永发信息网

五七祭祀需要哪些特殊物品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21:33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4-05 03:20
五七祭祀需要哪些特殊物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4-05 03:44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亡灵节,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传说这天地府大开,鬼魂四出,到人间接受供奉。其实,这是一个祭祖的日子,它起源于周朝秋祭习俗。《礼记·杂记下》云:“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古时候人们靠天吃饭,作物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息存亡,因此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帮助,以保证五谷丰登。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要举行仪式向祖先献祭,报收成,报答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保证祖先神飨的优先权。在人们心目中,时令物品是首先献给神的。只有神飨用之后,一般人才可以享用,以免引起神灵不快,降灾祸于人间,使作物歉收。《春秋繁露·四祭》中也提到“古者岁四祭,因四时之所生熟,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 秋曰尝,冬曰烝。此言不失其时,以奉先祖也。”鬼节就是在古代秋祭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秋祭的日期开始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到阴历七月十五前后,因为七月十五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一般意义上也是第一个月圆之日。在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祭祀亡灵,是最佳时间。《宋书·礼志四》记载,南北朝时阴历七月十五已皇室祭祖的吉日。后来民间依次行事,祭祖活动多集中在十四、十五两天。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道教、佛教为了加强教义宣传,迎合中国孝亲思想,将七月十五作为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会的日子。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为“三官”之一,全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传说七月十五这天下界查看人间善恶,赦罪赐福,因此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人们多于这天祭祀地官,希望能够赦罪免灾,同时也希望地官对各种孤魂野鬼给与关照。佛教则将七月十五定为“盂兰盆会”。据《盂兰盆经》记载,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目连,见母亲堕入地狱饿鬼道受苦,十分伤心,用钵为母亲送饭,饭未入口即化为灰烬。于是,目连向佛祖求救。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需靠十方僧众之力才行,须在七月十五敬奉盂兰盆供,以五味百果供养十方僧众,依靠他们的合力才能救出你母亲。目连按照佛祖指点,终于将其母亲救出。后来这一天佛教各寺院要举行大规模的盂兰盆会,诵经、举办各种超度亡灵的活动。佛教还告语人们:愿拯救七世父母苦难及为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者,均可于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会借僧众神力实现愿望。因此七月十五成了佛、道、俗合一的节日,民间七月十五的活动除祭祖外,又杂糅了盂兰盆会、中元节的一些活动,节日内容更加丰富。
  民间七月十五这天要在村口扎起施孤台和法师座。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每件供品上分别在插有色纸扎制的三角彩旗,上书“盂兰盛会”等字样。法师座前供奉超度亡灵的地藏王菩萨,下面摆好鸡、鱼、各种面食等供品。仪式由法师主持。整个仪式在庄严佛乐中进行。仪式开始,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念诵各种真言咒语,然后施食,将一盘盘供品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称为“放焰口”。这天商家店铺也提前关门,把街道让给鬼使用。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摆一香案,案上供时令瓜果和纸钱,桌前有道士唱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以上活动目的在于普渡亡灵孤魂,让他们不危害人间,不扰乱祭祖仪式的正常进行。
  午后时分,人们开始祭祖。祭祖的供品主要有时令瓜果、肉脯、禾麻、水饺等。过去还要准备纸钱、纸衣裤、元宝、钱柜等;到了近代,人们则添加楼房、自行车、收音机、彩电、冰箱、汽车等纸扎物件供祖先享用。祭祖多由家族长者带领族人到祖先墓地祭拜,添土、上香、磕头、燃放鞭炮,迎送祖先。山东淄川一带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并在大门上插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飨用完毕,祖先可骑马早回府。晋北一带还流行蒸制各种花馍作供祭祖的习俗。
  入夜以后,人们一起放河灯。河灯,又称“荷灯”,用五色纸、木板、秫秸等扎制而成的荷花状的灯,中间放上蜡烛。有的人家以街巷或商行为单位,用五色纸扎制装载祭品和纸钱的大法船,上有目连或观世音菩萨形象。人们把河灯和法船放入河中任其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蔚然壮观。过去人们认为河灯是帮助孤魂野鬼、溺水身亡者引路之用。放灯过程中,要根据灯的情况判断孤魂或溺水者归宿:灯灭,意味着完成了把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灯沉没,意味着亡灵得到拯救,已投胎转世;灯漂得很远或靠岸,意味着亡魂已成功到达彼岸世界。可以说,一切都寄予着对死者的深切怀念。
  七月十五鬼节祭祖、普渡活动,我国各地都有,但因地区不同,祭祀内容略有差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流行这种节日,如海南保亭、陵水、三亚等地的黎族白天买肉、杀鸡,烧纸钱、纸衣祭拜祖先与土地公。晚上孩子们一块儿插路香,一般是从自家庭院开始插起,一户接一户,一直插到村寨门口。据说此举是给孤魂送香火、衣物和元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佛寺众院在七月十五专门举办“盂兰盆会”、道观之地举行地官诞辰诵经渡亡灵外,民间七月十五仅保留祭祖、放河灯等习俗,演变成现代人追思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