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雩夫倡与?”是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12:30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4-03 04:34
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雩夫倡与?”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4-03 05:26
给你发Hi消息了,请查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拾荒鲤
  • 2021-04-03 06:32
1. 背景知识:
古代认为旱灾等自然灾害多是天意,是君王政治治理不善的结果,故古代君王常举行仪式以免灾,并检点自身的缺点以慰民。如唐代太宗皇帝碰到蝗灾,明代崇祯皇帝都曾下罪己诏等。
古代唯物思想家荀子在《.天论》中指出.:“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则雩。。。”
问大旱之后下雨,什么原因。说没什么原因,就和没有大旱之后下雨是一样的。日食月食,旱灾(都是自然现象)。
又说:“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明确指出日食(蚀)月食,气象变化是自然规律。多星连珠(如日月星)等是自然现象。虽然罕见,以为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就不必了。(更不用把天象和社会状况相联系。)
当然也不乏统治者专门给人民作秀的可能。太宗皇帝熟读荀子,并多次引用荀子,相信不会不知道吧。
2. 原句:
公羊传曰:“大雩,旱祭也。”何休注曰:“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善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
3. 注解:
公羊传说:“大雩,是求(祈)雨的仪式。”何休(汉代文经学家)注释说:“君王亲自到南郊,陈述六件事情以自责:是政治治理不好,朝令夕改吗?是人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吗?是宫室修建太奢华,劳民伤财吗?是妇女的言论太多了吗?是官员收受贿赂了吗?是进谗言说坏话的人太多了吗?”
古代认为妇女不应参与政事(这当然是以一种偏见),所以认为妇女多说话是不吉利和政治不好的变现。
4. 出处:
后汉书志第五 礼仪中
5. 原文:
  立夏请雨拜皇太子拜王公桃印黄郊立秋貙刘案户祠星立冬冬至腊大傩土牛遣卫士朝会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醦。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一]闭诸阳,衣皂,兴土龙,[二]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三]反拘朱索[萦]社,伐朱鼓。[四]祷赛以少牢如礼。[五]
  注[一]公羊传曰:“大雩,旱祭也。”何休注曰:“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善与?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春秋繁露曰:“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怒)[攻]焉,何(如)也?曰:大旱,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以贱陵贵者逆节,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此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贞)[直]行其道而不(忘)[忌]其难,义之至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