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庄子逍遥与游世?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8 19:22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5-07 18:44
庄子逍遥与游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5-07 19:27
庄子的所要表达的逍遥与我们目前理解发的逍遥有天壤之别,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一种哲学思想,其表示人生处世之世界观。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天马行空,来去无碍这等浅显的无规则之意。当然我是说老庄欲表达的逍遥,而逍遥一词的古今之别,其实都有“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之意。


本篇有“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篇有“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又与“彷徨”义同。“逍遥”“翱翔”“彷徨”都有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游”,即活动之意。本篇有“以游无穷者”句。故逍遥游即指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或说“逍遥”是“游”的缓读,“逍遥游”,意思是“游啊游啊”的。

现在的“漂”一族,其实是和本篇意思很接近的,“漂”一族虽然个个身怀大志,但其实大部分都是随遇而安,苟于现状。比如我,也是一个“漂”者,但挣一两个小钱马上就会下馆子。但漂一族个个是比较少约束的,至于我个人理解,不知各位的感觉。当然这于年龄段还有区别,恐怕上了三十或者三十五者,要娶妻生子之类的鸟事,就不能“漂啊漂啊的”,所以我建议未上三十的再好好读读《逍遥游》,青春是只鸟,徙于南冥无返的。

《逍遥游》的篇旨,历来理解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如下所说:晋时向秀与郭象的注释是:“[color=red:1d7a22ec2d][b:1d7a22ec2d]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b:1d7a22ec2d][/color:1d7a22ec2d]。”认为大鹏鸟与雀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是逍遥的。按照以上的观点,欲望得到满足,快意于一时,就可以算是逍遥了。支道林反对这种观点,指出:“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在支道林看来,“至足”才能逍遥,“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只是一时的、相对的满足。如“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都不算是逍遥。只有“至人乘天地之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才是“至足”,是绝对的满足,真正的逍遥。于是人们抛弃向、郭之见而“用支理”。(均见《世说新语·文学》)

清人王夫之、刘武、宣颖等均取支说。二说之外,还有主张以鲲鹏之大而化为篇旨的。清人林西仲谓“大字是一篇之纲”(《庄子因·逍遥游》),浦江清亦云:“以大为道,以小为陋,此类思想即逍遥游之正解。”(《浦江清文录·逍遥游之话》)

呵呵,我想大家看了我上边关于“漂”族的说法,应该明白我支持的说法了吧,我当然支持后一种,欲望是无穷尽的,没见那个富人会停下来不去再赚钱;没见过那个权力拥有者会抛下权力,而去受指使于它人。没有,除非他们死,他们才会放,他们没死却放了,是因为迫于形势,被动低头。这样说,支前前辈的说法可谓大谬,他根本连社会形势,人生本原都不懂!

其实从古代以来,《逍遥游》的篇旨是读《庄》的难处。理解上的分歧与作者的表现手法有关。

其实这是一篇地地道道地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但除了在关节眼上点明意旨外,几乎全用寓言。

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体大背大;“若垂天之云”言翼大;“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之大。大鹏展翅,左右荡漾,展现了磅礴壮观的境界。忽又转写蜩鸠之笑大鹏,自鸣得意,相互映衬,以“小知不及大知”作结。意旨如此,作者善作层波迭浪之笔,顿成奇观异彩。

“小知不及大知”结上,“小年不及大年”启下。翻来覆去都为了说明“小大之辩”。前引《齐谐》,证之以书;后引汤之问棘,验之以史。不外叫人信其真有。“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活动空间大小不同;“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年寿长短不同。

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小如斥固然不应笑大鹏,寿短如众人亦无须攀比八百岁之彭祖,因为彭祖一生亦止大椿之一春或者一秋而已。

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故夫”为承上启下之词,从自然界引申到社会界。“知效一官”者流与斥何异?他们以世俗之见自视,必以出类拔萃之佼佼者自居。作者以为,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只如斥翱翔于蓬蒿之间而已。因此宋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至于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更为难得,但还是依赖于风。宋荣子、列子有似于大鹏,比众小高一筹。尽管如此,但宋荣子“犹有未树”,列子“犹有所待”。他们还未入道,还有所依赖而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呢?就是“[size=18:1d7a22ec2d][color=red:1d7a22ec2d][b:1d7a22ec2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b:1d7a22ec2d][/color:1d7a22ec2d][/size:1d7a22ec2d]”。陆树芝《庄子雪》于此评曰:“此则与造化者游而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这不仅是全篇之眼,而且是全书之纲。“天地之正”的“正”字,如《骈拇》中“道德之正”“天下之至正”,《德充符》中“唯尧舜独也正”中的“正”字,均作“真”解。天地之真即天地之本质,亦即道。乘者,置身其中之意。“乘天地之正”就是《天下》篇所说的“与造物者游”。“六气之辩”,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道一而不变,六气的变化是道的作用。所谓“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则阳》)六气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是由道所主宰的,道又称为“真宰”。(《齐物论》)“御”者,主宰之谓。不过道的主宰是无为的,是任物自然。故御六气之变,实质只是随任六气之变化。简单说来,以道为体,任物自然,就是逍遥游了。这种游,是“无穷”的,没有局限;“恶乎待哉?”无须凭依,是彻底地自由。

斥翱翔蓬蒿之间,人之知效一官,固然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就是大鹏高举九万里,列子免乎行,何尝不依赖于风?要摆脱依赖与局限,就得做到“无己”。人的本质的一面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网之中。“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间世》)关系网的束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如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至人无己”,正是这个意思。既然“无己”,哪怕它个密网宏罗。

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的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胀。要做到“无己”,或要做到《齐物论》中的“丧我”,首先要放弃功名上的追求,做到“无功”“无名”。因此,“至人无己”三句下,宣颖《南华经解》评曰:“此三句一篇之主也。第一句又三句中之主也。”功名在人生中的意义,古今思想家的看法截然不同。庄子视之为乌有,并在哲理上进行了论证(详见《齐物论》)。

其实对于我们各人来说,什么是“逍遥”,我想更多的可能应该是把其和“适度的自由,无尽的快乐”联系起来。比如说我们在民族道德的前提下,在法律法则的限制下,在正义正气的指导下,不受限制,自由交流,获取快乐,这就是“逍遥”了。在此条件下,任何人干涉我们,我们都可以给予抨击和斥责,甚至给予他们攻击,随兴而发,兴尽而至。来去自如,不受约束。

那当然如果你说这么多条件的限制还谈什么“逍遥自由”,那我只能说你是支老之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人的本原便是欲、欲、还是欲!

我希望上网的朋友,比如常在此清茶斋混得朋友读完这篇文章应该有些启示。观论坛的风云变化,谁是所谓真正之逍遥!

注:本文是结合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黄岳洲、茅宗祥主编《中华文学鉴赏宝库》中的《<逍遥游>赏析》一文而写,是谓读书笔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5-07 20:56
“逍遥游“的基本含义是“游戏以自乐“;<逍遥游>所表达的正是一种游戏主义的独特观念和视角.从<庄子>全书来看,游戏观即游世主义是其核心线索,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的游世主义,正是对当时整个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是对真实存在的呼唤,在文化和哲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庄子>特别是<逍遥游>的游戏观或游世主义,不失为转型时代的心理良方,更是文明发展的解毒剂,有着鲜明的现代意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