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24章13―35节讲道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06:42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12-02 13:35
路加福音24章13―35节讲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12-02 14:56
【路廿三13】“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原文字义﹞“传齐”叫齐,召集;“官府”首领,治理者。
【路廿三14】“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文意批注﹞“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在你们面前’这几个字在原文是着重的,表示他们知道彼拉多已经彻底的查究了这案件。
【路廿三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
﹝文意批注﹞“就是希律也是如此,”表示连熟悉犹太律法和风俗的希律,也查不出他的罪来。
【路廿三16】“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文意批注﹞“故此我要责打他,”‘责打’的原文不显刑罚的轻重,所以既可解成‘轻轻的责打’,也可解成‘重重的鞭打’。
【路廿三17】“(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有古卷在此有本节)
﹝文意批注﹞这是当时所特有的‘大赦’惯例,以示统治者的慈仁。
【路廿三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文意批注﹞众百姓大概是因为耶稣既已被公会定罪,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而巴拉巴则因作乱而遭监禁(参19节),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所以才有此要求。
﹝话中之光﹞(一)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耶稣若不被“除掉”,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掉”,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二)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三)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四)十字架的口号是“除掉这个人!”十字架乃是要“除掉”我们的旧造,好让新造在我们里面得着更多的地位。
(五)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被神判处死刑的成分;神的救恩是要把人带到归于零的地步,而让他的生命越过越丰盛。
【路廿三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原文字义﹞“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作乱”造反,叛乱。
﹝文意批注﹞“这巴拉巴,”他大概是犹太革命组织奋锐党首领,曾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杀人,被捕下监(参25节)。
﹝灵意批注﹞‘巴拉巴’预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它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路廿三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原文字义﹞“愿意”想要,意欲;“劝解”诉说,引起,唤起。
【路廿三21】“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背景批注﹞‘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再者,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
﹝文意批注﹞“钉他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预言(参太廿19;廿六2)。
【路廿三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文意批注﹞“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于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他的清白无罪。彼拉多始终认为主耶稣是‘无辜之人’(参太廿七24;可十五5,9,12;约十八38;十九4,6,12)。
﹝话中之光﹞彼拉多三次宣布,查不出主耶稣有任何罪状(参4,14节);可见他是那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乃为救赎我们这些罪人。
【路廿三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背景批注﹞“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它的四肢捆于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主耶稣作逾越节羊羔的预表(参赛五十三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于主耶稣在世前后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预言和预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三29;加三13)。
﹝文意批注﹞“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意即彼拉多屈服于群众的示威,为了顾全他自己的权益、地位,而罔顾真理和良心。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真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他若不是想推卸责任──‘把他送到希律那里’(7节),便是顾到众人的意见──“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我们若要作基督的见证人,便要引他为鉴戒。
(二)在教会中,如果让属肉体之人的声音“得了胜”,基督就要无辜受委曲了!所以我们该尽力开启为基督作见证的口,让基督的声音如同众水匉訇(启一15),压倒一切肉体的声音,使基督在教会中得着所有的地位!
【路廿三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文意批注﹞彼拉多如此的定案,充分暴露了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路廿三25】“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文意批注﹞“任凭他们的意思行,”意即照他们所求的,将主耶稣钉十字架(参23节),这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他要怎样死的话(参太廿19),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参申廿一23;民廿一8~9;加三13)。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为讨众人喜欢。
(二)许多基督教领袖,也常为了要讨众人的喜欢,便宁可牺牲真理原则,而采取权宜之策,却叫我们的主受亏损。
(三)彼拉多为讨众人的喜欢,就违背良心,牺牲了主耶稣。这是一个大的鉴戒!我们千万不可为讨世人喜悦,而违背良心,牺牲了我们所信的主耶稣。
(四)我们若要刚强到底,为基督作见证,便常无法顾到众人的喜悦;因为若是一味地讨人的喜欢,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
(五)感谢主,因着他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这是何等的救恩!
【路廿三26】“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文意批注﹞“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三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他们就抓住他,”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
﹝灵意批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于他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
﹝话中之光﹞(一)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抓住”而搁在我们身上的,但这个“抓住”却是蒙福的道路。
(二)被“抓住”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三)谁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于基督的救恩。
【路廿三27】“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
﹝原文字义﹞“号啕”捶胸,哀恸的表现;“痛哭”哀哭,哀恸。
【路廿三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文意批注﹞“耶路撒冷的女子,”‘女子’意指‘居民’。
“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意指她们自己和她们的儿女将要遭受更可怕的苦难。
﹝话中之光﹞我们每一次看到十字架上的主,就应当想到自己的罪──“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十字架的主,而为自己哀哭、回转归向主。
【路廿三29】“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背景批注﹞古时犹太妇女向来以生儿育女为有福,若是不能生育,则视为不幸。
﹝文意批注﹞“因为日子要到,”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成荒场的日子(参廿一20~24);那时,没有孩子的,比有孩子却让他们备受痛苦还要好受,所以反为有福(参太廿四19;可十三17)。
【路廿三30】“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文意批注﹞人们因为不能忍受持续不断的痛苦,反而宁愿死于倾刻之间,以求解脱(参何十8;启六16)。
【路廿三3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文意批注﹞本节的话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主耶稣将其述说出来,意思应是:“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被烧了──无罪的耶稣不该受死,现在尚且却被罗马政权判处死刑;“那枯干的树”原就该烧──那些因叛乱而被罗马政权定罪的犹太人(包括因叛乱而受连累的一般犹太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这是主耶稣在妇女为他即将受死而哀哭的声中,以预言方式说出神即将执行对犹太人的审判。
﹝灵意批注﹞“有汁水的树,”表征主耶稣,他是活的,满了生命。
“那枯干的树,”表征犹太人(特指犹太教徒),缺乏生命的汁浆,所以是死沉的。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乃是一棵“有汁水的树”,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汁浆;十字架的苦难,不过压出他丰富的汁浆,来成为我们的供应。凡与他联合,住在他里面的,就必多结果子(约十五5)。
(二)偏离真道的人是“那枯干的树”──他们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参犹12)。
【路廿三32】“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文意批注﹞“又有两个犯人,”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参太廿七38;可十五7,27)。
【路廿三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原文字义﹞“髑髅地”堆放死人头骨之地。
﹝文意批注﹞“名叫髑髅地,”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髑髅地’的希伯来名称是‘各各他’(参约十九17);本节的英文钦定本则叫‘加略’(Calvary),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句话说出:
1.正应验了‘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参廿二37节)的预言。
2.他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话中之光﹞(一)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髑髅地’,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
(二)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他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
(三)人类的命运,乃系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他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他就灭亡,进入永火。
(四)他在十字架上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犯人),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路廿三34】“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背景批注﹞“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按罗马的惯例,被处死之人的随身财物都归给行刑者。
﹝文意批注﹞“父阿,赦免他们,”‘他们’指置他死地的犹太人和罗马人。
“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这应验了诗篇第廿二篇十八节的预言。
﹝话中之光﹞(一)“父阿,赦免他们;”主耶稣为仇敌代祷,不仅表示他的宽容、饶恕,并且他乃是根据他自己为他们代受罪刑的功劳而代求,所以他的代求是有资格的,也是有功效的。
(二)基督十字架的灵,乃是对人无限的赦免──“父阿,赦免他们”。今天他在天上,也仍然替我们代求(来七25);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失败就灰心丧志,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
(三)“父阿,赦免他们;”真正里面满有基督之灵的信徒,也必对别人没有怨恨、不平的感觉。
(四)“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许多宗教徒逼迫主的真信徒,还以为是事奉神(参约十六2),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作的是什么。
(五)世人往往只敬重主耶稣的善行(“分他的衣服”),却不肯接受基督的生命(将他钉在十字架上)。
(六)信徒也常常舍本逐末,热心查考圣经,却不肯到主这里来得生命(参约五39~40)。
【路廿三35】“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
﹝文意批注﹞“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这表明人天然的宗教观念,以为神所喜悦的,他就必解救使其免去外面的危害和苦难。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百姓、官府,以及那和他同钉的强盗(参39节)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是,他若真是基督(指弥赛亚)的话,他应当有能力救他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他被钉至死。
﹝话中之光﹞(一)神的旨意乃是要借着十字架的死,达成他救赎的计划。真正被神握在他旨意中的人,常是“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的;也惟有不救自己的人,才能救别人。他若救自己,就不能救我们。
(二)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更能限制自己;那些肆无忌惮、随意行事的人,反而显明他们乃是软弱无力的。
(三)十字架的死,是引到复活的途径──藉死供应生命──死若在我们身上发动,生才会在别人身上发动(参林后四11~12)。
(四)十字架就是舍己(参八3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凡以‘己’为中心的人,都须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原文字义﹞“传齐”叫齐,召集;“官府”首领,治理者。
【路廿三14】“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文意批注﹞“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在你们面前’这几个字在原文是着重的,表示他们知道彼拉多已经彻底的查究了这案件。
【路廿三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
﹝文意批注﹞“就是希律也是如此,”表示连熟悉犹太律法和风俗的希律,也查不出他的罪来。
【路廿三16】“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文意批注﹞“故此我要责打他,”‘责打’的原文不显刑罚的轻重,所以既可解成‘轻轻的责打’,也可解成‘重重的鞭打’。
【路廿三17】“(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有古卷在此有本节)
﹝文意批注﹞这是当时所特有的‘大赦’惯例,以示统治者的慈仁。
【路廿三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文意批注﹞众百姓大概是因为耶稣既已被公会定罪,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而巴拉巴则因作乱而遭监禁(参19节),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所以才有此要求。
﹝话中之光﹞(一)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耶稣若不被“除掉”,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掉”,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二)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三)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四)十字架的口号是“除掉这个人!”十字架乃是要“除掉”我们的旧造,好让新造在我们里面得着更多的地位。
(五)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被神判处死刑的成分;神的救恩是要把人带到归于零的地步,而让他的生命越过越丰盛。
【路廿三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原文字义﹞“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作乱”造反,叛乱。
﹝文意批注﹞“这巴拉巴,”他大概是犹太革命组织奋锐党首领,曾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杀人,被捕下监(参25节)。
﹝灵意批注﹞‘巴拉巴’预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它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路廿三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原文字义﹞“愿意”想要,意欲;“劝解”诉说,引起,唤起。
【路廿三21】“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背景批注﹞‘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再者,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
﹝文意批注﹞“钉他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预言(参太廿19;廿六2)。
【路廿三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文意批注﹞“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于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他的清白无罪。彼拉多始终认为主耶稣是‘无辜之人’(参太廿七24;可十五5,9,12;约十八38;十九4,6,12)。
﹝话中之光﹞彼拉多三次宣布,查不出主耶稣有任何罪状(参4,14节);可见他是那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乃为救赎我们这些罪人。
【路廿三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背景批注﹞“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它的四肢捆于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主耶稣作逾越节羊羔的预表(参赛五十三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于主耶稣在世前后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预言和预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三29;加三13)。
﹝文意批注﹞“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意即彼拉多屈服于群众的示威,为了顾全他自己的权益、地位,而罔顾真理和良心。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真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他若不是想推卸责任──‘把他送到希律那里’(7节),便是顾到众人的意见──“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我们若要作基督的见证人,便要引他为鉴戒。
(二)在教会中,如果让属肉体之人的声音“得了胜”,基督就要无辜受委曲了!所以我们该尽力开启为基督作见证的口,让基督的声音如同众水匉訇(启一15),压倒一切肉体的声音,使基督在教会中得着所有的地位!
【路廿三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文意批注﹞彼拉多如此的定案,充分暴露了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路廿三25】“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文意批注﹞“任凭他们的意思行,”意即照他们所求的,将主耶稣钉十字架(参23节),这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他要怎样死的话(参太廿19),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参申廿一23;民廿一8~9;加三13)。
﹝话中之光﹞(一)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为讨众人喜欢。
(二)许多基督教领袖,也常为了要讨众人的喜欢,便宁可牺牲真理原则,而采取权宜之策,却叫我们的主受亏损。
(三)彼拉多为讨众人的喜欢,就违背良心,牺牲了主耶稣。这是一个大的鉴戒!我们千万不可为讨世人喜悦,而违背良心,牺牲了我们所信的主耶稣。
(四)我们若要刚强到底,为基督作见证,便常无法顾到众人的喜悦;因为若是一味地讨人的喜欢,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
(五)感谢主,因着他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这是何等的救恩!
【路廿三26】“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文意批注﹞“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三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他们就抓住他,”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
﹝灵意批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于他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
﹝话中之光﹞(一)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抓住”而搁在我们身上的,但这个“抓住”却是蒙福的道路。
(二)被“抓住”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三)谁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于基督的救恩。
【路廿三27】“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
﹝原文字义﹞“号啕”捶胸,哀恸的表现;“痛哭”哀哭,哀恸。
【路廿三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文意批注﹞“耶路撒冷的女子,”‘女子’意指‘居民’。
“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意指她们自己和她们的儿女将要遭受更可怕的苦难。
﹝话中之光﹞我们每一次看到十字架上的主,就应当想到自己的罪──“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十字架的主,而为自己哀哭、回转归向主。
【路廿三29】“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背景批注﹞古时犹太妇女向来以生儿育女为有福,若是不能生育,则视为不幸。
﹝文意批注﹞“因为日子要到,”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成荒场的日子(参廿一20~24);那时,没有孩子的,比有孩子却让他们备受痛苦还要好受,所以反为有福(参太廿四19;可十三17)。
【路廿三30】“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文意批注﹞人们因为不能忍受持续不断的痛苦,反而宁愿死于倾刻之间,以求解脱(参何十8;启六16)。
【路廿三3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文意批注﹞本节的话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主耶稣将其述说出来,意思应是:“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被烧了──无罪的耶稣不该受死,现在尚且却被罗马政权判处死刑;“那枯干的树”原就该烧──那些因叛乱而被罗马政权定罪的犹太人(包括因叛乱而受连累的一般犹太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这是主耶稣在妇女为他即将受死而哀哭的声中,以预言方式说出神即将执行对犹太人的审判。
﹝灵意批注﹞“有汁水的树,”表征主耶稣,他是活的,满了生命。
“那枯干的树,”表征犹太人(特指犹太教徒),缺乏生命的汁浆,所以是死沉的。
﹝话中之光﹞(一)主耶稣乃是一棵“有汁水的树”,里面充满了生命的汁浆;十字架的苦难,不过压出他丰富的汁浆,来成为我们的供应。凡与他联合,住在他里面的,就必多结果子(约十五5)。
(二)偏离真道的人是“那枯干的树”──他们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参犹12)。
【路廿三32】“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文意批注﹞“又有两个犯人,”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参太廿七38;可十五7,27)。
【路廿三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原文字义﹞“髑髅地”堆放死人头骨之地。
﹝文意批注﹞“名叫髑髅地,”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髑髅地’的希伯来名称是‘各各他’(参约十九17);本节的英文钦定本则叫‘加略’(Calvary),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
“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句话说出:
1.正应验了‘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参廿二37节)的预言。
2.他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话中之光﹞(一)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髑髅地’,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
(二)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他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
(三)人类的命运,乃系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他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他就灭亡,进入永火。
(四)他在十字架上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犯人),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路廿三34】“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背景批注﹞“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按罗马的惯例,被处死之人的随身财物都归给行刑者。
﹝文意批注﹞“父阿,赦免他们,”‘他们’指置他死地的犹太人和罗马人。
“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这应验了诗篇第廿二篇十八节的预言。
﹝话中之光﹞(一)“父阿,赦免他们;”主耶稣为仇敌代祷,不仅表示他的宽容、饶恕,并且他乃是根据他自己为他们代受罪刑的功劳而代求,所以他的代求是有资格的,也是有功效的。
(二)基督十字架的灵,乃是对人无限的赦免──“父阿,赦免他们”。今天他在天上,也仍然替我们代求(来七25);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失败就灰心丧志,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
(三)“父阿,赦免他们;”真正里面满有基督之灵的信徒,也必对别人没有怨恨、不平的感觉。
(四)“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许多宗教徒逼迫主的真信徒,还以为是事奉神(参约十六2),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作的是什么。
(五)世人往往只敬重主耶稣的善行(“分他的衣服”),却不肯接受基督的生命(将他钉在十字架上)。
(六)信徒也常常舍本逐末,热心查考圣经,却不肯到主这里来得生命(参约五39~40)。
【路廿三35】“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
﹝文意批注﹞“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罢,”这表明人天然的宗教观念,以为神所喜悦的,他就必解救使其免去外面的危害和苦难。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百姓、官府,以及那和他同钉的强盗(参39节)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是,他若真是基督(指弥赛亚)的话,他应当有能力救他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他被钉至死。
﹝话中之光﹞(一)神的旨意乃是要借着十字架的死,达成他救赎的计划。真正被神握在他旨意中的人,常是“救了别人”却不能“救自己”的;也惟有不救自己的人,才能救别人。他若救自己,就不能救我们。
(二)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更能限制自己;那些肆无忌惮、随意行事的人,反而显明他们乃是软弱无力的。
(三)十字架的死,是引到复活的途径──藉死供应生命──死若在我们身上发动,生才会在别人身上发动(参林后四11~12)。
(四)十字架就是舍己(参八3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凡以‘己’为中心的人,都须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