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与他弟子故事的启发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7:12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04-05 16:04
孔子与他弟子故事的启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4-05 17:15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颜回
故事经过: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可谓登堂入室,一直都不舍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他的才学是孔门十哲里面最高的,是孔子内定的孔门候选掌门。
你的故事经过通过古代典籍的推敲就有点以讹传讹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孔子的教学是因材施教
由于颜回的好学和君子风范,所以得到了孔子的大力夸赞,有话为证:“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05 19:46
第一个故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算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的,告诉我们人之间不能轻易怀疑,要讲究实据,要对他人信任,不然自己、他人心里都不好受。
追问:能帮我把这个故事起个名吗?
追答:学会相信他人
  • 2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4-05 19:01
故事经过: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可谓登堂入室,一直都不舍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他的才学是孔门十哲里面最高的,是孔子内定的孔门候选掌门。
你的故事经过通过古代典籍的推敲就有点以讹传讹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孔子的教学是因材施教
由于颜回的好学和君子风范,所以得到了孔子的大力夸赞,有话为证:“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而对子路是大力的打击,因为子路虽然是大师兄,但他什么事都是以武力解决为主,比如孔子一看到他在师弟们面前卖弄武艺,就说:“啊,仲由啊,你不得好死啊!”而对子贡也是一样,子贡这个人好非议人,有古文为证:“子贡好议,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贡(端木赐)喜欢议论别人,孔子就教育他说:“你端木赐就那么圣贤吗?夫子我就没有这个闲工夫”。
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很正确,但是弟子们对颜回就有怨言了,事情也凑巧,有一天,子路(仲由)和子贡(端木赐)看到颜回在煮粥,恰恰看到他煮粥的时候偷吃粥,所以他们两个就跑到孔子那里去告状:“老师啊,你不是说颜回那么圣贤吗?我就不这么看,你叫他煮粥,我和大师兄就看到他在偷吃,这难道是圣贤所为吗?”
孔子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道:“你们等一下,我喊他来问一下”于是就叫人喊来了颜回。
孔子道:“颜回啊,粥煮好了吗?煮好了盛上来,我们来祭祀”。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在古代有两件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有古文为证:“古之大事,在祀与戎”。
颜回一听,马上到:“不行啊老师,粥已经不干净了,刚才我煮粥的时候,突然刮风将一块洋灰刮进了粥里,我不忍心将它扔掉,就自己吃了”。孔子笑呵呵的看着子路和子贡。
这个故事有两个寓意:1、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2、作为一个上位者(尤其是今天的职权者),不能依片面之词就能够给人做出评论,人无是非之名非人也!
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在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第一年他的儿子孔鲤死了,第二年,颜回死了,孔子万分悲痛,因为颜回是孔门的接班人,然而他死了,就代表孔子所有的思想不能得到传替,所以孔门一片萧索,这个时候,子路要到别国去做官,在向孔子辞行的时候,他向孔子请教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一听,知道子路经过孔门的这些打击,加上年龄到了,所以内心世界一片黑暗,这样的心理去出仕,很不好,所以必须给他下猛药,孔子说:“非能侍人,焉能侍鬼!”你连人都侍奉不好,哪里还能侍奉好鬼神,意思就是让他先做好人。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孔子问他的几个弟子,如何对待朋友,你这个是子贡的回答,其实,这个问题子路的更精彩,颜回更有寓意,也更符合孔子本意,只是这个回答的问题具体内容,因为过了太久,所以忘了。抱歉。
  • 3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4-05 18:10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颜回
故事经过: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可谓登堂入室,一直都不舍得让他离开自己的身边,他的才学是孔门十哲里面最高的,是孔子内定的孔门候选掌门。
你的故事经过通过古代典籍的推敲就有点以讹传讹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孔子的教学是因材施教
由于颜回的好学和君子风范,所以得到了孔子的大力夸赞,有话为证:“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而对子路是大力的打击,因为子路虽然是大师兄,但他什么事都是以武力解决为主,比如孔子一看到他在师弟们面前卖弄武艺,就说:“啊,仲由啊,你不得好死啊!”而对子贡也是一样,子贡这个人好非议人,有古文为证:“子贡好议,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贡(端木赐)喜欢议论别人,孔子就教育他说:“你端木赐就那么圣贤吗?夫子我就没有这个闲工夫”。
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很正确,但是弟子们对颜回就有怨言了,事情也凑巧,有一天,子路(仲由)和子贡(端木赐)看到颜回在煮粥,恰恰看到他煮粥的时候偷吃粥,所以他们两个就跑到孔子那里去告状:“老师啊,你不是说颜回那么圣贤吗?我就不这么看,你叫他煮粥,我和大师兄就看到他在偷吃,这难道是圣贤所为吗?”
孔子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道:“你们等一下,我喊他来问一下”于是就叫人喊来了颜回。
孔子道:“颜回啊,粥煮好了吗?煮好了盛上来,我们来祭祀”。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在古代有两件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有古文为证:“古之大事,在祀与戎”。
颜回一听,马上到:“不行啊老师,粥已经不干净了,刚才我煮粥的时候,突然刮风将一块洋灰刮进了粥里,我不忍心将它扔掉,就自己吃了”。孔子笑呵呵的看着子路和子贡。
这个故事有两个寓意:1、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2、作为一个上位者(尤其是今天的职权者),不能依片面之词就能够给人做出评论,人无是非之名非人也!
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在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第一年他的儿子孔鲤死了,第二年,颜回死了,孔子万分悲痛,因为颜回是孔门的接班人,然而他死了,就代表孔子所有的思想不能得到传替,所以孔门一片萧索,这个时候,子路要到别国去做官,在向孔子辞行的时候,他向孔子请教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问孔子:“如何侍奉鬼神”。孔子一听,知道子路经过孔门的这些打击,加上年龄到了,所以内心世界一片黑暗,这样的心理去出仕,很不好,所以必须给他下猛药,孔子说:“非能侍人,焉能侍鬼!”你连人都侍奉不好,哪里还能侍奉好鬼神,意思就是让他先做好人。
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孔子问他的几个弟子,如何对待朋友,你这个是子贡的回答,其实,这个问题子路的更精彩,颜回更有寓意,也更符合孔子本意,只是这个回答的问题具体内容,因为过了太久,所以忘了。抱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