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快的经历,而且可能因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各种原因不愿或无法在当时说出来。但总有一天会向家长谈起过去的遭遇。而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要知道他们开口有多难,他们是需要鼓起很大勇气、犹豫很久才把真相谈出来的。
家长在听到孩子倾诉之后的反应对于保护孩子十分重要。首先,你不要恐慌或作出过度反应!如果家长表现出特别震惊、鄙视或其他消极反应,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利的,这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进一步的创伤。若家长一听就暴跳如雷,马上斥责甚至打骂他们:“我早就告诉过你……”那就如雪上加霜。这不仅会丧失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会使孩子打住自己的话,拒绝提供更多信息。
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肯定会要求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再告诉别人,这时应向孩子解释清楚保密是肯定的,保证不与不相干的人讨论此事。但有时有必要报告给从事儿童和青少年保护的有关部门或人士,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当孩子向家长倾诉遭遇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进行谈话。
1.支持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向孩子明确表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永远爱你的”,鼓励他们尽早如实向大人讲清事情经过,大人会帮助他们今后不再受到伤害。应该记住的是,性骚扰者肯定会在作案时恐吓孩子:“如果对别人讲,我会杀了你。”而孩子也害怕大人会因此而惩罚他们,或从此失去关怀。
2.要从身心两方面表达对孩子的爱——搂住孩子,说话时别一张嘴就是“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们”或“你为什么会让这种丢人的事发生”。相反,应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如“我很高兴你能告诉我们这件事”或“我很高兴事情并不太糟”或“我知道你还小,这不怪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无能为力的”。
3.向孩子解释他们没有错——大多数孩子会有深深的内疚或自责,如果自己更精明或更强壮一些,那么就不会受到诱惑或哄骗。所以要明确告诉他们,你是没有任何过失或责任的。
4.保持与孩子继续交流——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今后仍然会同情、关爱、理解和支持他们,这样孩子们就敢进一步说出具体过程和感受。
5.如果怀疑孩子存在身体方面的损伤,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家长光是自己猜测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及时就医,请专业人士做出正确的、独立的判断。
|
儿童教育:父母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
如何消除孩子攻击性行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倾听就是要求父母耐心、真诚的听子女表达他们的想法、观点,甚至抱怨、牢骚等宣泄;沟通即亲子双方平等的、坦诚的交换思想,求同存异
倾听就是要求父母耐心、真诚的听子女表达他们的想法、观点,甚至抱怨、牢骚等宣泄;沟通即亲子双方平等的、坦诚的交换思想,求同存异;而回避就是指家长应给孩子一定空间,让他完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倾听和沟通;划界是由家长作出强制规定,明确孩子的行为规范,但这种划界是须保证合理的范围,而不能一味限制青春期子女的自由;最后一种方法是等待,因青春期期间表现出来诸多“危险”信号实际上只是这个年龄的一个心理特征,它的产生除了身体因素外还受到自身社会经历经验有限及社会影响,因此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子女的不当行为和想法,有时等待是最好的办法,等到他们在事情当中经历成长,对人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时,对这种侵犯行为便能控制得当了。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长大,很多教育问题暴露出来,家长经常感到无奈。其实,独生子与非独生子一样,都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成长。所谓独生子女问题,其实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目前,不少家长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情,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有的家长不从孩子自身发展规律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而是进行智力上的“填鸭式”教育。这样就会使孩子负担过重,超越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孩子产生了厌烦学习的情绪,智力上过度要求的同时,在生活中给予了过多的照料,其结果必然导致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性、娇气等性格。
另外还有一些家庭,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的锻炼机会。或者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变相地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待他。家长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这些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因此,这样的家庭更易出现攻击性强的孩子。
如何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子女规避青春期攻击性等问题,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
家长要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是社会成员,要按照“社会要求”去培养,才能保证子女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要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二、加强与学校间的沟通
家长要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商讨、制订适合自己孩子有效地教育方法,同时也要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有效地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学会听孩子:有时候孩子表面上是在讲一件事情,可能里面隐含着一些其他信号,比如,分享快乐、寻求安慰、释放情绪等等
提问:我跟儿子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不太愿意跟我说话,我也不是很想听他讲那些“琐事”。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说要我学会听孩子讲话,只有我会听了,孩子才会跟我说他心中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听儿子说话,难道听人讲话还有什么讲究吗?
回答: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孩子表面上是在讲一件事情,可能里面隐含着一些其他信号,比如,分享快乐、寻求安慰、释放情绪等等。而且有时候,父母不认真听,或者没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孩子会感到不被理解,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不说话。这样亲子间的沟通自然会出现问题。那么跟孩子沟通中,父母该怎么听呢?我认为做好“听”的态度准备是很重要的。
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如果你很忙,或者很烦,不想听孩子说话,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当时的心情,并约定某个预计自己想听的时候再听他说。当然约定后,你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听的时候,你要允许孩子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并真诚接纳这些想法,这样你的不良情绪不容易被引发,也自然会显得比较平和,这有利于沟通。
当遇到孩子说出一些情绪性的语言时,你必须知道这种情绪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常会改变,恨能转化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你”,“我诅咒她快死掉”。你要感到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囤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此外,你要尊重孩子,知道孩子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弦琴。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弦琴?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会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孩子的信赖,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当孩子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你也会更加相信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可以说,有了如上的态度准备,你将能更有效地听孩子说话。否则容易显得空洞、虚假、缺乏诚意。
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子女教育不要脱离实际,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及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形成烙印。目前,有些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性格任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所以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
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青少年在快乐幸福的感情中成长,沟通和交流则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应该学会听孩子讲话
提问:我跟儿子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不太愿意跟我说话,我也不是很想听他讲那些“琐事”。儿子幼儿园的老师说要我学会听孩子讲话,只有我会听了,孩子才会跟我说他心中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听儿子说话,难道听人讲话还有什么讲究吗?
回答: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孩子表面上是在讲一件事情,可能里面隐含着一些其他信号,比如,分享快乐、寻求安慰、释放情绪等等。而且有时候,父母不认真听,或者没听懂孩子话里的含义,孩子会感到不被理解,但又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不说话。这样亲子间的沟通自然会出现问题。那么跟孩子沟通中,父母该怎么听呢?我认为做好“听”的态度准备是很重要的。
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如果你很忙,或者很烦,不想听孩子说话,那么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当时的心情,并约定某个预计自己想听的时候再听他说。当然约定后,你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听的时候,你要允许孩子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并真诚接纳这些想法,这样你的不良情绪不容易被引发,也自然会显得比较平和,这有利于沟通。
当遇到孩子说出一些情绪性的语言时,你必须知道这种情绪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常会改变,恨能转化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你”,“我诅咒她快死掉”。你要感到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囤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此外,你要尊重孩子,知道孩子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弦琴。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弦琴?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会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孩子的信赖,父母的信赖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孩子确立信心。当孩子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你也会更加相信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可以说,有了如上的态度准备,你将能更有效地听孩子说话。否则容易显得空洞、虚假、缺乏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