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提的计策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1:22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3-27 03:58
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提的计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27 05:12
提出这个计策的是朱升。
朱升(1299-1370)明代开国谋臣。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1367)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
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是一介草民。当他起兵攻打下现在的南京后,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也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毛泽东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正因为高筑墙、广积粮后,这“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人,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短短二十年功夫,由一个和尚变成明皇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就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高筑墙是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别人来进攻自己;
广积粮是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兵、马、钱、粮;
缓称王是做好舆论工作,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朱升(1299-1370)明代开国谋臣。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1367)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
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是一介草民。当他起兵攻打下现在的南京后,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也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毛泽东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正因为高筑墙、广积粮后,这“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人,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短短二十年功夫,由一个和尚变成明皇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就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高筑墙是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别人来进攻自己;
广积粮是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兵、马、钱、粮;
缓称王是做好舆论工作,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27 07:54
明朝 朱升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3-27 07:22
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而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是一介草民。当他起兵攻打下现在的南京后,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正因为高筑墙、广积粮后,这“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人,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短短二十年功夫,由一个和尚变成明皇帝,建立大明王朝。
正因为高筑墙、广积粮后,这“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人,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短短二十年功夫,由一个和尚变成明皇帝,建立大明王朝。
- 3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7 06:53
朱升(1299-1370)明代开国谋臣。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1367)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毛泽东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 4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3-27 05:48
朱升,明代开国谋臣。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1367)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毛泽东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