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帮忙介绍下有关灶王爷的故事?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5 00:23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6-04 18:02
帮忙介绍下有关灶王爷的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6-04 19:41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有十二月二十三日(农历)祭灶的习俗,以此来感谢灶王爷。

  灶王爷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他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到每家每户来的官吏。灶王爷每年要向皇帝汇报,因此,人们不免对他有几分敬畏。为了讨好灶王爷,在人间就形成了年年祭灶的习俗。 有关祭灶的传说很多,也颇有意思。

  从前,有一个叫张生的富翁,他的妻子丁香,生得容貌端庄,***情十分贤慧。开始,夫妻俩的感情还不错,日子也很和谐。

  一天,张生在外做生意,看到一位漂亮女子叫海棠,立刻产生好感。海棠见张生很富有,也主动献殷勤。不久, 张生便把海棠娶到家中。海棠见丁香长得比她秀气,又是正式夫人,便产生了嫉妒,逼着张生休妻,把丁香赶出了家们。

  从此,张生与李海棠终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就把富裕的家挥霍穷了。海棠见张生成了穷光蛋,也离开张生,另嫁他人去了。 张生孤独一人,又不会做事,只好沿街乞讨。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又 饿又冻,终于昏倒在一个富户人家的门前。这家女佣见地上躺着一个乞丐,告诉女主人,并把他扶进厨房。 不一会儿,女主人来看他,张生十分惊讶,原来这位女主人正是两年前被他抛弃的丁香,顿时,他感到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此时,他想躲藏,又找不到藏身的地方,灵机一动,一头钻进灶里了。 丁香到了厨房看不到人,感到很奇怪。后来发现灶堂口有一个东西堵在那儿 ,上前一拉,原来是张生。他已被烧死。丁香认出是自己的前夫,顿时悲愤交加,不久忧郁而死。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张生能勇于认识自己的错误,还是好的,便封他为灶王。后来,人们把丁香奉着灶王奶奶,同张生一起供奉在厨房里。

  在古代,人们为了要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己多说好话,也常用灶糖来谢灶。灶糖是一种又黏又甜的糖,它是用大麦芽熬成的。吃到嘴里,虽然不太甜,但十分黏牙。人们用它来谢灶,让灶王爷吃了后,把嘴黏住,多说好话,少讲坏话。这当然是既有趣又可笑的一种希望罢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6-05 01:00
已经是除夕了。 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请门神,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大户人家的门前都挑起了红灿灿的灯笼。虽然是大白天,也开始有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了起来。卖鱼的小贩生意好的不得了,卖屠苏酒的酒店老板更是乐的合不拢嘴。 整个人世间似乎都沉浸在这吉庆的气氛中。 除了小河边的这一家。 这个简陋的茅舍中没有任何要过节的气象,甚至,没有一点灯火。 一只小小的麻雀飞进了冷清清的院子里,在空中徘徊了一阵,好奇的落了下来。 "怎么这家人和别的人家不一样啊?"小麻雀想到。 它蹦跳着来到窗口,小心翼翼的探出小小的头,向内张望。 屋子里面黑黝黝的,只勉强的看到一个灶台,看样子,似乎是厨房。 "你在看什么?"一个冷冷的声音突然问道。 小麻雀吓了一跳,退了一步,睁大眼睛一看,却见是一个小小的泥偶在说话。 他身上到处都是烟熏的痕迹,日积月累,整个身子已经变得黑黝黝的。一张脸也变的面目不清。 "你是谁?"小麻雀好奇的问。 "我是谁?问的好,第一个问题就这么有哲学性,我是一个泥偶,满身灰尘的泥偶。你难道没有看出来?"泥偶冷冷的道。 "我知道你是泥偶啊,别生气么!"小麻雀嘻嘻一笑,收拢了翅膀,从窗户的缝隙中钻了进来,"我是想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名字,名字难道很有意义么?不过,愿意的话,你可以叫我灶王爷,大家都是这样叫我的。"泥偶一边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一边缓缓道。 "灶王爷?呀!我知道,许多的人家都供着你呢!原来,嘻嘻,你还是名人哪!"小麻雀开心的道。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灶王爷冷冷的道,"我和他们不一样的。也不是什么名人。" "怎么会不一样?"小麻雀有点纳闷,"你看起来和他们没什么不同么。" "我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不信就算了。"灶王爷有点不耐烦的道。 小麻雀侧着头想了想,不解的摇了摇头,又接着问道:"对了,为什么这里没有挂那些红红绿绿的东西呢?我看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啊?" "很简单,这一家没有挂,因为他们根本挂不起。你难道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人叫穷人吗?"灶王爷的声音开始有点刺耳。 "穷人啊。"小麻雀喃喃的道,原来因着那喜庆气氛而带来的心情不知为什么一下低落了许多。 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个瘦小的女孩子从里屋走了出来。 她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头发枯黄,眼睛因为太过瘦削的脸庞而显得很大。她走到米缸前,探头看了看,失望的摇了摇头。 她呆呆的在那里站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从角落里拾起了几个堆着的麻袋,将它们一一打开,在炉台上用力的抖了又抖。不一会儿,炉台上竟落了薄薄的一层米屑。 女孩儿的脸上露出喜色,将米屑用小手拢了,收在锅里,添上水,熬起粥来。 等火烧起来了,她又挑起水桶,到河边汲水。 小麻雀和灶王爷静静地看着她忙碌着。 许久,灶王爷才缓缓的低声道:"她叫小喜。她还有个弟弟叫小福,今年只有七岁,现在每天在外面拣别人的剩饭。" "那他们家的大人呢?"小麻雀轻声的问。 "他们的爹已经死了一年了,是被人逼债上吊死的,娘也病倒了,终日卧床不起,小喜只好留在家里照顾她,让弟弟去要饭。"灶王爷的语气带着一点落寞,"这一年来,他们从来没有一天是吃饱过。" 小麻雀沉默了。 屋子里只余下小喜那轻轻的脚步声。 "看,下雪了。"小麻雀轻声道。 "嗯……,不知道小福今天在外面怎么样了,会不会冻着。"灶王爷有点担心的道。 小麻雀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低下头去:"我想,我开始有点明白了。" "明白什么?" "没什么。"小麻雀微微一笑。 外面传来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是小福回来了!"灶王爷轻声道。 小麻雀转过身,果然,院子里走进来一个小小的男孩,衣服已经烂的不成样子,小脸冻的红红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大包裹。 "是呀!"小麻雀叫着,"好像今天他还带回来不少东西呢!" "不会吧?"灶王爷有点怀疑,"哪有那样的好事?" "不信你自己看么!" 灶王爷将信将疑的向外望去,吃了一惊:"真的呢!这下好了,他们可以好好的过一个年了!"灶王爷的声音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这时,小福已经进了屋,小喜忙不迭的拍去弟弟身上的积雪,一边还用小手去捂他那被冻的通红的脸蛋。满脸的微笑,却没有打招呼。 "咦?她怎么不和弟弟说话?"小麻雀有点纳闷。 "说话?说不了的。他们一家都是哑巴。"灶王爷平静的道。 "什么?!"小麻雀睁大了眼睛。 这时,那一锅粥已经熬好了,白蒙蒙的水气沸腾着,小喜连忙过去将锅挪了下来。 小喜将粥倒在两只大碗里,这粥可真稀,都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 小福抱着那个大包裹,呆呆的看着姐姐忙碌着。 "他怎么不把包裹打开呢?"小麻雀有点不解。 "我也不清楚,不过这孩子一向都有点呆呆的。"灶王爷无奈的道。 "这是怎么回事?"小麻雀惊讶的问。 "怎么了?" "那包裹好像……好像在动……"小麻雀喃喃道。 灶王爷凝目望去,果然,包裹又微微的动了一下。 小喜似乎也觉察到了那个包裹的异样,忙奔了过来,从弟弟怀里将那包裹接了过来,一层层的打开。 突然,一声尖锐的啼哭声划破了小屋的寂静。 "是个婴儿!"小麻雀失声道。 "这孩子,拣个婴儿回来做什么啊?"灶王爷惊讶极了。 真的,是个小小的婴儿。此刻,他正挥舞着小拳头,努力的哭着,顽强的向外界显示他的存在。 小喜看上去也吃了一惊,随即,那枯黄的小脸上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笑容,仿佛看到了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 那是很灿烂的笑容。 她轻轻的摇动着怀中的婴儿,不一会儿,婴儿的啼哭声小了下来,可还是哭个不停。 小喜想了想,又用汤匙舀了一点米汤喂在那婴儿的小嘴中,这一次,哭声终于停止了。 小喜和小福对视了一眼,开心的笑了。 灶王爷和小麻雀都松了口气。 小喜向小福打了几个手势,小福点了点头,捧着一碗粥走到了里间,显然是给他们的娘亲送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走了出来。 小喜又打着手势让弟弟喝剩下的那碗粥,小福摇了摇头,将粥推到姐姐面前。 小喜又将粥推回去,眼中露出责备的目光。 小福呆呆的看了看那碗粥,胆怯的看着姐姐,一边却又将粥小心翼翼的推了过去。 小喜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弟弟的头,舀了口粥喝了,又舀了一口喂了怀中的孩子,然后又推到弟弟面前。 小福低下头,捧起碗喝了一口,偷偷地抬眼瞄了一眼姐姐,见她真的没有生气,便傻傻的笑了。 简陋的小屋中,姐弟两个就这样和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一边分享着这碗淡淡的粥,一边微笑着,很幸福的样子。 "嗯,真好呢,他们这一家人。"小麻雀喃喃的道。 "好什么?!"灶王爷有些烦躁的道,"他们明天怎么办?那孩子恐怕…………"他说不下去了。 小麻雀沉默了一阵,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奇异的光芒:"我要帮他们!" "帮?怎么帮?除非你自己跳进锅里熬汤给他们喝,不过就算那样,也不够他们吃一顿的。"灶王爷打量着它小小的躯体,嘲笑道。 小麻雀没有回答他,转过身,拍拍翅膀飞走了。 小喜和小福已经和那个婴儿分享了那碗仅有的粥,进屋休息去了。 灶王爷无聊的叹了口气,他不相信这只小小的麻雀真的能为这个家带来些什么。 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早已拒绝相信别人。 半晌,外面又传来翅膀拍动的声音,小麻雀飞回来了。 它蹦跳着从窗子的缝隙中挤了进来,将嘴中噙着的东西放在灶台上。 那是一粒米。 "看!我带回什么了!"它高兴的道。 "一粒米?"灶王爷纳闷的道。 "是啊,一粒米。我从一家很大的人家的院子里拾来的。"小麻雀得意的道。 "你想用这粒米做什么?给小喜他们熬粥喝么?恐怕他们家都找不出这么小的锅呢。"灶王爷冷笑道。 小麻雀瞪了他一眼,拍拍翅膀又飞走了。 过了好半天,它又叼回来一粒米。 "看,现在不是两粒了么?我还可以再叼回第三粒,第四粒,第五粒,最后就会多到可以熬一锅粥了。" "就算你能为他们叼够熬一锅粥,那然后呢?明天呢,他们又去吃什么?"灶王爷忍不住反驳道。 "可那总比站在那里只是同情而什么都不做要好吧,而且,明天我还可以继续去叼啊,明天,也许一切就都不同了。新的一天,总是充满了希望啊!"小麻雀向往的道。然后,振振翅膀又飞走了。 于是,又有了第六粒,第七粒,第八粒………… 不知不觉,灶台上的米已经有二十多粒了。 灶王爷呆呆的望着小麻雀飞进飞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又一次,小麻雀兴奋的钻了进来,放下嘴里的米后,长长的吁了口气:"好险呢!" "怎么了?"灶王爷忍不住关心地问。 "刚才去叼米时,有孩子拿弹弓打我呢!"小麻雀心有余悸的吐了吐舌头。 "算了吧,还是别去了。"灶王爷劝道。 "不要紧,我这么小,他们打不着的。"小麻雀冲灶王爷挤了挤眼睛,又飞了出去。 这一次,它去了好久。 灶王爷焦躁不安的望着窗口,却始终不见它的身影。 就在他开始感到绝望时,却听到了那熟悉的拍打翅膀的声音。 "小麻雀!"他高兴的叫道。 可当他看到再次钻进窗来的小麻雀时,却呆住了。 它的翅膀下面,竟是一个血洞,血液已经干涸,可仍旧显得那样的触目惊心。 "你……你……你这是怎么了?"灶王爷颤声道。 "嗯,好像,这是最后的一趟了呢。"小麻雀放下了嘴里叼着的米,疲倦的冲灶王爷微笑着。 它试图向灶王爷再走近一点儿,却无力的倒在了灶台上。 "没……没事情的,会好的,你别动,不要让伤口裂开了,一会儿小喜来了,就会为你包扎的,她最善良了,一定会救你的……"灶王爷颤声道。 小麻雀温柔的看着他,眼中透出一丝的笑意:"我…我……终于明白你什么地方……和其他的灶王爷不一样了,你的心……你的心和他们的不一样……"说完,缓缓的闭上了双眼。 "小麻雀-!小麻雀――!!小麻雀―――!!!"灶王爷大声叫着,拼命叫着,小麻雀却再也没有回答。 "傻瓜……我都说不要去了,用自己的命换这几十粒米,值得么?……值得么?"灶王爷喃喃道。 日渐西斜,金色的阳光柔和的透过窗子,照在小麻雀卷曲着的小小的身子上。 屋子里静得可以听到风的声音。 灶王爷痴痴的站在那里。 “可那总比站在那里只是同情而什么都不做要好吧。”耳边又想起小麻雀的话。 难道,我真的什么都做不到么? 或者,只是我从来没有试着去做? 一直以来,我都在做些什么? 我做的事情,不过就是在这里站着,感到心痛而已。 我站了几十年了。 我站的这几十年的意义是不是抵得上小麻雀叼回来的一粒米? 原来,我根本什么都没有做过。 什么都没有。 灶王爷的心开始颤抖,收缩,痉挛。 这痛苦他难以忍受,这样的自己他难以忍受。 巨大的痛楚让他的神志也恍惚起来。 “心和他们不一样么?”他喃喃的问自己。 耳边仿佛响起小麻雀天真的声音:“是呀,因为……你的心仍然会痛。” 月色下,一个泥像静静的哭了,泪水模糊了他的脸庞。 没有人听见, 天地间一团泥巴的哭泣。 不知过了多久,恍惚中,灶王爷感到自己飞了起来。 他睁开眼睛,看到脚下是一缕渺渺袅袅的炊烟。 自己正飘出窗子,穿过邻近的那条小河,掠过荒芜的田野,向上升腾,直入云端。 大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灶王爷猛然醒悟了:是了,今天,是一年一度上天庭的日子。 今天的自己可以向至高无上的玉皇说话了。 今天的自己终于有权做点什么了。 他的心开始霍霍的跳动。 终于,他可以看到那气象万千,瑞彩缤纷的天庭了。 亭台连着亭台,楼阁压着楼阁,金灼着碧,紫沁着红,曼妙的仙女和声隐隐飘来,与天籁同飘渺。 这里是一个与人间截然相反的世界。 辉煌宏伟的天庭门口,来自四面八方的千千万万的灶王爷已经排起了长龙。 这些灶王爷形态各异,有的衣着光鲜,踌躇满志,嘴上还抹着蜜糖--那是为了让他们在玉皇面前说好话而抹的,有的却和他差不多,神情低落身上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连一丝的油彩也无。 灶王爷在队尾停住了。 长龙缓缓的向前移动着。 风的声音很大,激烈的把云扯成了缕缕的迷梦,似真似幻。 “下一个---!”守门天兵的嘹亮的声音远远的在天空中回荡着。 然后,灶王爷发现发现自己已经在天宫的大门口。 八根金色的天柱撑立在天地间,每一根都盘绕着九十九条银色的巨龙,龙是活的,用威慑的目光紧盯着灶王爷,须鳞不住的颤动,有的还冲他张开了嘴,喷出淡紫色的烟雾。 以前的他每次来都在这些龙的面前怕的发抖。 “不,我不怕,你们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你们和以前的我一样,只是呆在那里,根本什么都做不了。”灶王爷对着那些龙大声的叫道。 然后他迈着大步从它们的身前走过。 银色的巨龙们在他身后愤怒的咆哮着。 青色的玉阶在他的脚下蜿蜒着,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感觉中,似乎已经走了很远,可是灶王爷仍然没有看到路的尽头。 就在他筋疲力尽的时候,路边出现了一个披着红袍的神官,就坐在一张长案后面,百无聊赖的咬着手中的笔杆。 他看到灶王爷过来,便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喂!这里---” 灶王爷一愣,走了过去。 “来汇报的吧,有什么事赶快说吧。”神官懒洋洋的道。 “可是我想对着玉皇说啊。”灶王爷诧异的道。 “不行,今天玉皇没空。”神官打开一本帐簿,头也不抬的道。 “为什么?” “听说嫦娥仙子排演了一个新的舞蹈,歌颂玉皇的光荣与伟大,今天要上演呢,所有的神官都去看演出了。哎,真想去看啊,为什么这倒霉的差事就一定轮到我呢?”神官苦恼的道。 “那……那这些人间的事情他还会看么?”灶王爷期待的问。 神官呲压一笑:“想听真话?” 灶王爷点了点头。 “你们报的人间这些事情么,一般都会拿到西昆仑给王母娘娘当小说看着解闷了,玉皇是从来不看的。” “什么?!”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老人家每天忙着出席各种宴会,视察各处的神仙洞府,打击不听话的神仙,光是这天宫的事情就已经忙得透不过气来,哪有时间理会凡间的事情啊。你就死了这条心吧!”神仙一摊双手,无奈的道。 “怎么会这样?不……不行,我一定要见玉皇,一定要亲自告诉他………”灶王爷喃喃的道。 “你烦不烦啊,我说见不了就是见不了,你要是没事,就回去吧!”神官挥了挥手中的一面黄色小旗。 “等等啊!”灶王爷绝望的大声叫着,一阵疾风吹过,飞快的将他送回到天庭的大门口。 “下一个!”天兵高声的叫喊着。 “不,我还没说完呢!”灶王爷拼命的抢前。 “当!”两只大斧交叉着挡住他的去路,“无礼!不得擅闯天庭!” 灶王爷退开一步,浑身颤抖,眼中几乎冒出火花来。 为什么?为什么不肯听我说呢? 这样的话,自己还不是和以前一样----什么都做不到? 远远的,耳畔响起了悠扬的仙乐声。 灶王爷回过头去,看到大片的旌旗顶盖夹着五彩的祥云浩浩荡荡的飘了过来。 如山的羽仪中,洁白的玉辇中,一位冷艳无匹的仙子高高在上的坐着。 有天兵高声的唱着:“嫦娥仙子驾到----!” 所有的灶王爷都转过脸去,惊羡的注视着这天界第一美女的驾临。 “真美啊,不愧是天界的第一美女!” “是啊,难怪她把后羿甩了,看她现在多风光!” “喂,你们让看点啊,俺也开开眼界,好不容易能来天宫一趟呢!” “土包子,滚一边去!仙子让你看等于精神上受到了污辱!” “偶像啊!我崇拜!” ……… 各种议论与欢呼组成的声浪在灶王爷的耳边沸腾着。 灶王爷呆呆地看着这个粉碎了他的梦想的女人从他面前经过。 望着那张冷漠而美丽的脸,听着喧天的乐曲声。 他眼前突然浮现起小喜看到那弃婴时灿烂的笑容。 “你们…………这群混蛋。”他喃喃的道。 似乎嫌欢呼声太吵了吧,嫦娥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却打到了头上插的一只珠串,一粒滚圆的珍珠掉落了下来。 它不停的在云中滚动着,跳跃着,最后竟停在了灶王爷的脚边。 灶王爷不自觉的蹲下身去,将它拣了起来。 “喂!你!快不将珍珠还给仙子!”有天兵大叫道。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向灶王爷集中了。 嫦娥也用她特有的冷冷的目光注视着他。 灶王爷望着手中的那粒珍珠。 这样的一颗珍珠,就应该可以让小喜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了吧,他们可以天天的吃米了,可以将那个婴儿养大,可以治母亲的病,可以给小福添新衣服,给小喜买花戴……… “喂!说你呢!臭泥坯!”天兵大声吆喝着。 灶王爷打了个冷战,突然将手紧紧的握住,不住的后退。 “干什么!你站住!”两个身批金甲的高大天兵冲了过来。 灶王爷转身便跑。 “哎……哎,你做什么,站住!快点站住!!嫦娥仙子是今天的贵宾,你这样做是违反天条的,要遭天雷轰顶的!回来!!!” 灶王爷一头扎进了云雾中。 天兵的声音越来越远了。 灶王爷在云中拼命的向前跑着。 成群的仙鹤列着队从他的身边飞过,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 忽然,他冲透了云层,向着人间落去。 天空的云飞快的聚集着,瞬间便变得阴沉起来。 闪电一亮,一声霹雳。 一个惊雷在他的身边炸开。 一个又一个的天雷在他的身边炸开,灶王爷拼命的躲闪着。 终于,他看到了那熟悉的小河和河边的茅舍了。 这时,一个天雷紧挨着他炸开。 灶王爷痛苦的呻吟一声,半边身子都顿时被烧焦了。 “不行了,自己无法再飞了,可是,这颗珍珠我一定要……。”想到这灶王爷咬紧牙关,拼命的一掷。 那珍珠向着茅舍的方向落了下去。 灶王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小喜的娘牵着小喜和小福的手走在大街上,小喜还抱着那个孩子。 他们都穿着新衣服,很快乐的样子。 “小麻雀,你看,我终于也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了……你……不用再去叼米啦………” “轰!”的一声,一股烧焦的泥土的气息天空中弥漫开来。 那颗珍珠静静的落着,落着,飞过了茅舍,“噗通”一声落到了小河里,在水中缓缓的沉了下去。 就好象,是一滴晶莹的泪。 喜庆的鞭炮响彻大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2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6-05 00:11

灶是家庭的象征。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最初的家庭,便出现了赖以生存的火塘。在我国南方,火塘的存在延续了很长时间。从原始的火塘,到近代一些少数民族中还在家里砌有火塘,火塘成为家庭的中心。人类又发明了地灶,在地下挖一个土坑点火烧饭。这个历史大约也相当地长。考古发掘从汉墓里发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高台灶的模型。这说明高台灶在那时已经相当普遍地使用了。这些高台灶有进火口,有出烟道,有高高的锅台,与我们今天农村的高台灶并无太大的差异,已经相当的完善了。

学者们证明,人类早期存在着多神信仰,视万物为有灵性的东西,并加以崇拜。灶也不例外,很早就出现了灶神的观念。灶神的产生,实际上是灶对于人类家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 的一个象征。我们现在还常说家庭的“香火”不能断。这火就是灶里的火。后来指子嗣。

据我国民族学家杨堃先生早年研究,最初的灶神是蛙。乍看起来这个说法颇为离奇,但往深里一想,顿绝蛮有道理,所以被许多学者所接受。地灶窝子里常有水,有水就难免会有蛙的孳生;蛙在原始人的想象里成为灶神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轩辕皇帝、神农氏、火神祝融等神话中的许多“文化英雄”都曾被人类尊为灶神。其中以祝融作为灶神被祭祀的时间最长。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人物被民间传说塑造为灶神。成书于唐代的《酉阳杂俎》里就说:“灶神名隈姓张,状如美女,又名单,字子郭。”在现代搜集到的大量灶神传说中,形迹不同、名字各异的灶神,也大多姓张;在流传中,也有其他姓的灶神与张姓的灶神并存。民间流传着灶祃(灶神像,一般是套色木刻),上面画着灶神及财神(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喜神、福神、聚宝盆以及灶神上天所使役的马匹等。还有的画上画着两个灶王,传说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是民间信仰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

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民间通常叫灶王爷,是个准神或半神的角色)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应当说,对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老百姓来说,这种愿望是无可厚非的。过去,北京也好,华北、东北许多地方也好,家家户户都在住房的明间砌一高台灶,靠近灶头的墙上贴着一张从市场上买来的灶祃。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一般是在晚饭之后),便把贴在考绩灶头墙上的这张旧灶祃撕下来,拿到院子里用火烧掉。这叫辞灶。辞灶伴随着一些简单的仪式。在神像前供上麦芽糖制的糖瓜或关东糖(北京称南糖),意在让灶王爷把嘴粘住,以免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还要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给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还要给灶王的坐骑准备一桶水和一些草料(黑豆),供他喂马之用。在祭祀时,户主口中念颂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类口诀。然后全家人依次叩头,为灶神送行。仪式就这样简单。祀灶有些禁忌。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旧俗,祭拜时,一般是男子先拜,而后女子再搬。也有的地方,妇女是不能祭拜灶王爷的。彭蕴章《幽州风土吟•焚灶祃》:“焚灶祃,送紫官,辛甘臭辣君莫言,但言小人尘生釜,突无烟,上乞天公怜。天公怜,锡纯嘏,番熊豢豹充庖厨,黑豆年年饲君马。”记述的就是这一习俗。

关于灶王爷由来的传说,现代民间流传的依然非常丰富多彩。东部,从苏北、山东半岛到华北、东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流传着一个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我们有理由把这一传说看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张郎形”。大意说:有一个张郎,不好好种地,出门去做生意,一去之后音信杳然。家里的生活重担,落到了他的妻子丁香身上。丁香拼命地干活养家,并殡葬了先后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张郎回家来,休了丁香,娶了海棠。老牛(或老马)拉着车,毫无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间茅屋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了。这地方就是丁香的归宿。这家里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青年相依为命,收留了她,她与青年成婚。后来他们成了富家。过了多年,突然有一个讨饭的来到门下讨吃,丁香发现他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张郎。张郎从前妻递给他的面条里吃出了他们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知道这个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火塘里去给憋死了。张郎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魂魄到处游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郎,由于他们同姓,便封了他个灶王官的名号。人们看不起他,每到腊月二十三,煮一锅烂面条给他上供,羞辱他,却又害怕他在玉皇面前搬弄是非,也不敢怠慢他。大致围绕着这一型式,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人物也有血有肉。

另一种流传颇广的传说大致可定名为“打灶王型”。在形式上,这一类型的传说取意于民间过年时老百姓在灶头所贴的灶王神画像的意象。大意是:皇上派到民间的州官是个好吃之徒,令老百姓不堪重负。有一个叫张大巴掌的乡民,主动请州官来家吃宴席。张大巴掌一巴掌把州官打成肉饼,贴在了墙上。据说,由于这个州官生前是皇上的厨子,所以皇上就封他为“灶王”。

第三类较为著名的传说,是讲述灶王职责的,因此我把它叫做“送灶型”。大意说:灶王原本是天庭里的一名役员,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监视老百姓的。他的行动很是诡秘,总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溜进家里,所以人们对他提心吊胆。他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年三十晚上回到人间。他的毛病是爱白人是非,所以人们在他临行前,总是用糖瓜粘住他的嘴巴,以妨他旧病复发,说人间的坏话,给人们带来厄运。围绕着这个基本的情节,还派生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枝叶纵横,色彩斑斓。

灶王爷的传说这个充分世俗化了的神祇传说,反映了中国普通老百姓世界观中存在的矛盾:既有对这位与他们生活关系至为密切的灶神的不敬甚至奚落,却又毕竟无法从束缚自己的神灵观念的幻影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剔除灶王传说中的迷信成分,灶与灶神作为中国人观念中家庭的象征,在文化学上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 3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6-04 23:11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
  • 4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6-04 21:54

呵呵`故事版本还真多.我家乡也有个版本,传说灶神是狗变的,在我们家乡狗肉是从来不上灶的,呜~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抄的狗肉`悲哀`该死的传说.想听这个故事吗>但打子好麻烦,故事又长.~想听的话加好友,等你有时间讲给你听.

  • 5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6-04 21:10

关于灶王爷的来历一直众说不一,但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这个是他的传说

如果你还需要关于他别的故事请告诉我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