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之国家读后感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15:48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3-06 20:30
易中天中华史之国家读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3-06 21:44
被大家公认为“学术超男”的易中天老师在继《品三国》后,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重磅历史读物《易中天中华史》,在书的腰封上有一排醒目的文字“易中天开讲轻松好读的中华正史”,说到正史,主要指各种记传史书,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比如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但是这些我们熟悉的正史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轻松好读,对此,易中天老师曾坦言:“我会从读者的角度来诠释史学的概念,有些知识在史学专家眼里可能认为是常识,但读者不一定知道,普通读者可能看不懂,这方面,我会写得更好懂。”
目前面世的两卷《易中天中华史》都不到200页,每个小节的字数在1000字到1500字,以短句居多,语言上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生动幽默,易中天老师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中华正史,使更多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能让读者对曾经肯定的历史多了一些思考。
“真有尧舜吗”,备受推崇的两大古代帝王,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存在着的。事实上,孔子之前,根本就没人提到尧舜,《诗经》中连他俩的影子都没有,真正开始说他们的是《论语》、《墨子》和《孟子》。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尧和舜完全是子虚乌有,孔子就不会一讲再讲,如果当真功勋盖世,《诗经》就不会只字不提。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亲身去体验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后人的包装的确会误导我们,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也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托古改制,借尸还魂。尧和舜,弄不好就是他们从某个并不起眼的故纸里挖掘出来,再按照道德楷模的标准,包装上市的“创业板”。其实读尧舜的传记,实在也看不出他俩的伟大之处,只知道尧是很简朴的,舜是很孝悌的。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本好书,很庆幸它不是长篇累牍地堆砌历史事实,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且将轻松好读和严谨认真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给读者一种时尚的读史体验。易中天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确实可以酿酒。《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不过也有酿成醋的。而且,酿成醋的还不少,能把人的牙都酸掉。总之,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把历史做一个回顾,知道我们历史上有过哪些成就,走过哪些弯路,又有哪些谬误是我们需要避免的,这是易中天老师出来讲史的一个真实意图,也是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
目前面世的两卷《易中天中华史》都不到200页,每个小节的字数在1000字到1500字,以短句居多,语言上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生动幽默,易中天老师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中华正史,使更多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能让读者对曾经肯定的历史多了一些思考。
“真有尧舜吗”,备受推崇的两大古代帝王,在我们心中是神圣的存在着的。事实上,孔子之前,根本就没人提到尧舜,《诗经》中连他俩的影子都没有,真正开始说他们的是《论语》、《墨子》和《孟子》。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尧和舜完全是子虚乌有,孔子就不会一讲再讲,如果当真功勋盖世,《诗经》就不会只字不提。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亲身去体验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后人的包装的确会误导我们,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也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托古改制,借尸还魂。尧和舜,弄不好就是他们从某个并不起眼的故纸里挖掘出来,再按照道德楷模的标准,包装上市的“创业板”。其实读尧舜的传记,实在也看不出他俩的伟大之处,只知道尧是很简朴的,舜是很孝悌的。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本好书,很庆幸它不是长篇累牍地堆砌历史事实,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且将轻松好读和严谨认真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给读者一种时尚的读史体验。易中天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确实可以酿酒。《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不过也有酿成醋的。而且,酿成醋的还不少,能把人的牙都酸掉。总之,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看清自己,必定先要追根寻源,把历史做一个回顾,知道我们历史上有过哪些成就,走过哪些弯路,又有哪些谬误是我们需要避免的,这是易中天老师出来讲史的一个真实意图,也是他的历史观,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06 22:07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思潮里有一些有色眼镜,就是看好民国,不看好当代,看好海外,不看好国内,所以当代的大陆的大家者是比较吃亏的,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这样认为,但我就更喜欢当代墙内的思想者和学者们,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儿喜好吧。喜欢易中天是从他的《帝国的终结》开始,让我觉得五体投地,我一直觉得易中天也是大历史观学者,从这本《国家》来看,他的大历史观甚至可能比黄仁宇更宏观,因为他是真的想从飞机上俯视整个人类世界。以这本书来说就是,说是中华史,其实前面差不多有半本是在讲希腊、雅典、罗马、埃及和印度,他从这些不同时期后来境遇不同的文明发展中整理出一个从氏族到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国家的脉络,还从巫术和图腾的不同演变解释了不同文化后来的不同演变,再在下半本开始讲述中国的尧舜禹夏商周。易中天高度赞扬了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虽然它在初期一闪而过,却向人类播种下了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火种,然后再千年后美国成为希腊文明的转世灵童将其发扬光大。而中国之独特在于,它很早就找到了一个稳定社会的理论体系,就是家天下,用祖宗崇拜代替了原始图腾,由此衍生出礼乐和伦理,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道德观来治理天下,我们创造的象形文字也保证了文化的不断繁衍不中断,即使是现代,人们仍然可以从象形文字中读懂当年人们的意思,而不像拼音文字容易失传,再加上中国处于远东相对独立封闭偏远的位置,这林林总总的因素造就了这个稳定的体系一存在就近三千年,并直到现在仍然在发挥着现实作用……像文中作者说“犹太人和印度人,在天上,希腊人和中国人,在人间。”很有意思,说希腊人将宗教变成了艺术,而将巫术,变成了科学,印度人将巫术变成了宗教,再将宗教变成哲学,而中国人将巫术变成了礼乐,而将图腾转换成了祖宗,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称国家为祖国的由来。书中还有很多零星的观点也很有意思,比如作者认为所谓夏商周甚至有可能是是三代相继又三国并存的,这个观点我是第一次看到,很有意思,也说得过去,因为中国自古到近代民族观念都是不强的,强的是文化的观念,谁认同中华文化谁就可以当中国人,所以夏商周就是谁的文化强谁就代表了中国……还比如作者认为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国家的起源,夏只能说是在草创,而商是探索,最自由最放纵,而周才是最终慢慢形成国家概念。而商这个时代最奇特,最自由,经商也发达,所以后世才有“商人”的说法……总之,全书语气很轻松活泼,时而严肃时而激昂,排版和插画也很讲究漂亮,很有意思。推荐阅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