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科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预言”自己的研究结果,但漫无目...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21:16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1-03 16:3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家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预言”自己的研究结果,但漫无目标地“寻寻觅觅”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大忌。进行科学研究时,为了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应重视最终结果的预测。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把这种预测叫做“毛估”,并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毛估比不估好。  念大学时,卢嘉锡在一次考试中,基本上做出了一道其他同学都不会做的题目,可老师只给了1/4的分数,他感到很委屈。老师耐心地开导他: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点错一位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了。今天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点错了地方……  经过认真的思索,卢嘉锡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他认识到,出现小数点点错地方之类的不应有的错误,问题不仅仅在一时的疏忽上,主要是没看出计算结果在数量级上明显的不合理;如果解题时能够认真地对照分析一下题目所给的条件,错误是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过来的;出“岔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解题目的目标没个“谱”。  从那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合理的物理模型,毛估一下答案的大致数量级。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避免了差错。  卢嘉锡曾跟随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鲍林教授学习和从事结构化学研究。他注意到,这位导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鲍林教授往往就能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他常常揣摩导师的治学与研究的思维方法,探究那非凡想像的根基与奥秘。他发现,导师的过人之处在于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并进行毛估性判断。这一发现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毛估比不估好。  运用“毛估”对于正确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是很有意义的。“毛估”需要非凡的想像力,想像力只能产生于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头脑;“毛估”需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正确运用毛估,甚至可能变成“瞎估”。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2~4段是怎样通过举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从第5段看,鲍林教授那非凡想像的“根基与奥秘”是什么?4.从最后一段看,怎样才能正确运用“毛估”?(限30字以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1-03 18:14
答案:解析:  1.进行科学研究时,应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或:毛估比不估好)。  2.第2、3段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或:从“教训”和“经验”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意思对即可)。  3.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并进行毛估性判断。  4.要有非凡的想像力,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1-03 19:09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