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晨顾紫禁城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2:38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3-22 23: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晨顾紫禁城 ①我想去看故宫,去看昨天之前的那段故事。 ②车将我留在景山公园和故宫神武门之间,面前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故宫后门,真有些失算,我斟酌到半夜的旅游路线基本作废。不过逆流而上,或许是别样的体验,能为熟悉添儿多新鲜。 ③高大的红色围墙遮住了层层叠叠的宫殿,也勉强挡住了威严,在我身边延伸着,像一位和蔼的老人,静静地打量着我,悄悄对我说:“听,风声。” ④只是笑了,我,不可打扰了这份静谧。 ⑤进了贞顺门,就是珍妃井、珍宝馆,一下冒出了很多的“zhēn”,不得不让人多想,先说“贞”与“顺”二字,这是古时对女人的基本要求,而偏偏就在这个门内关着一个叛逆的女人,说她叛逆,是对腐朽的君主专制的叛逆,但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顺”,一片翠竹之下的珍妃井,真是小得可怜,也许一个人破碎了以后才能勉强填进去。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 ⑥其实,我对参观珍宝馆并没有很大兴趣,因为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贵气的玩意儿,随着层玻璃,再美的珍宝也没了味道,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这里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我知道,我和孩子一样不解,华美在此扎堆,只变成了浮躁的慵懒。 ⑦我对其中一件的印象很深,能工巧匠们不惜力气地将巨大的象牙磨成0.3厘米最的条状薄片,编成席子,供皇帝垫椅子用。席子很美,但只是腐烂的满汉全席中的一道配菜。 ⑧隐蔽的走廊,破碎的石地,石阶上慢慢渗出的绿苔,暗淡而满是风雨疮痰的红墙,隔在披着黄色和绿色花纹的重重门之内,等着我安静地迈入。我有一种心痛,莫名的,想用手抚摸这一切,历史的伤痕。故人出入此门,安静或喧嚣,享受着雍容,却不知自己的私室正被人参观,手下的杯碗变成了文物,心底的秘密成了巷口的传说。有人群嘈杂的话语声,惊醒了皇家梦。门上的铜环,扣响了不安与虚弱。走在故宫中,我不想自言自语,再轻的声音都会惊动沉睡的长者。 ⑨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清韵之美经不起太多的风霜,整个故宫亦是如此,优美着、衰败着,忍受着,支撑着,砖瓦中透出的皇气隐藏着优美,宫娥嫱袅娜的倩影,在名家笔端起笔,融在壁画之中。可惜,艺术是脆弱的,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雨水的浸透,消失在风中。看着这木质的房檐、走廓,我担心,时间会夺去什么。房梁上的画已风残,裂开的木缝中有泪流出来支撑了这么多年,她已累了。 ⑩坐在长春宫与太极殿之间的夹道,一个阴凉的小角落里,闻着潮湿的泥土香、凉凉的风从门缝中透出,青苔在脚边围绕。不知为何,我心里总有一些感伤,后宫是美丽的拥挤,层层院落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被深锁起来,蔽在这层层的院落中,也就多了几分悲凉。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总有一个幻象在我身后反复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子靠着无尽而干枯的墙,绵绵的倒下了。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吹动着墙角的尘土。 抚琴一曲回转空巷。 这里,不知是哪一处,哪一方,深锁的门中,白发嫔妃,不知歇息地向着一个方向跑拜、谢恩。她们是美丽的花,却已枯黄。 是要离开故宫了,我收起了思绪。 有诗曰:“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但是,比声音更真实,比景色更悠长的,是气味。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 1.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③段“悄悄对我说:听,风声。”中的“风声”象征什么? 答: (2)第⑤段“是肉体的破碎,还是灵魂的破碎,抑或是维新的破碎?”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珍妃之死怎样的看法? 答: 2.珍宝馆中每一件宝物都价值连城,作者为什么在第⑦段中只写了皇帝垫椅子用的象牙席子?文章在叙说时用了什么手法?举这个“象牙席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 3.文章最后说“离开故宫后,让我久久品味的是故宫的气息”,“气息”是个形象的说法,从全文看,作者由故宫的古迹品味到了哪些“气息”?请分条具体说明。文中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故宫的后门进入,或许有“别样的体验”,他从珍妃井、珍宝馆到长春宫与太极殿,一路游过,一路感慨,抒发了别一样的情感。 B.第⑤段中,作者写古时要求女人要做到“贞”与“顺”,而珍妃却是一个叛逆的女人,她对腐朽的君主专制是叛逆的,她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又是很“顺”的。 C.第⑨段中,“衰败”“忍受”“支撑”等词语的运用,照应了段末的“累了”一词,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作者写出了故宫的苍凉与衰老,写出了珍宝馆的宝物“浮躁的慵懒”,暗示着故宫已经老了,不值得人们去留恋,去领略,就让过去的历史成为过去。 E.作者“走在后宫长长的巷子内”,眼前出现了宫女的幻象,“我回过头却什么也没有”,联想到文章开头提及的珍妃,让人感到历史是虚无飘渺的残酷无情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0-04-24 23:12
1.(1)沧桑的历史的回音 (2)珍妃之死是她个人生命的悲剧,是她叛逆精神的破灭,也折射出维新变法的失败。 2.(1)因为象牙席子给作者的印象很深了。 (2)“巨大的象牙”与磨成的“0.3厘米厚的条状薄片”构成强烈的对比。 (3)以小见大,通过写小小的象牙席子反映出封建皇朝的腐败程度,给人心灵上以极大的震撼 3.第一问:①故宫是封建皇朝的象征,深宫高墙禁锢了人性(或“深宫高墙(君主专制)造成了嫔妃的悲剧,禁锢了灵魂”;)②价值连城的珍宝是皇族生活腐烂的见证;③走廓、石地、石阶、红培刻着历史的伤痕,让人思索一段历史。 第二问:作者游故宫,①感慨故宫建筑的优美,②感慨繁华不再的苍凉,③庆幸一个没落王朝的逝去,④伤感一段历史伤痕见证的衰败。(或:表达了对故宫优美建筑的赞美,对曾经生活于故宫中的宫女们的同情,对一段具有“伤痕”的历史的感伤。) 4.DE(D原文中没有“不值得去留恋,去领略,就让过去的历史成为过去”这层意思;E、文中没有“虚无飘渺的”这层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31 13:17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