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通过课文分析,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各种事物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3 14:09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11-22 14:07
通过课文分析,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各种事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11-22 15:03
观察,不仅仅是“看”,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动用全身感知器官,把得到的材料综合起来,通过分析思考和精心筛选,提取最有价值的素材,这才叫观察。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应结合课文教学(材),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余活动或外出春秋游等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1.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做到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这样学生顺序写话也能做到有一定的顺序。 2.观察要抓特点。 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学生的写话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例如,写眼睛,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双不同的眼睛。场合不同,同一双眼睛表现出的神情也不同。动物的眼睛更是千差万别。同是猫的眼睛,中午时由于光的照射眯成一道缝,而它晚上捉老鼠时则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炯炯有神。再比如写雨,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有情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写话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憎恶爱好以及心理活动,还要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果对观察的对象漫不经心,冷冰冰的,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平平淡淡、干巴巴,也就谈不上打动读者的心了。所以,教师应要求并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事物。 4.观察要展开联想。 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观察花,除了对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样的人──心灵如花的人、少年儿童等;育花的人──花园中的园丁、辛勤的老师,由花的摇晃想到花儿在风中向人点头微笑等。 5.观察要“五官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苹果,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苹果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苹果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苹果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6.观察要养成习惯。 教师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