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的七佛因缘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30 21:49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11-30 17:34
七佛的七佛因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1-30 18:53
依据佛经所载三劫之中,皆有千佛出现。其中,以上列七佛与此间因缘较深,故诸经常有所论。如《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述及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并列举与七佛有关的劫名、种姓、菩提树等,大略如下︰
┌───┬───┬──┬────┬───┬──┬───┐
│七 佛 │种 族 │俗姓│王 城 │菩提树│侍者│筹 量 │
├───┼───┼──┼────┼───┼──┼───┤
│毗婆尸│刹帝利│拘邻│盘头波提│波罗利│无忧│八万岁│
├───┼───┼──┼────┼───┼──┼───┤
│尸弃 │刹帝利│拘邻│光相 │分陀利│忍行│七万岁│
├───┼───┼──┼────┼───┼──┼───┤
│毗舍浮│刹帝利│拘邻│无喻 │娑罗 │寂灭│六万岁 │
├───┼───┼──┼────┼───┼──┼───┤
│拘留孙│婆罗门│迦叶│安和 │尸利沙│善觉│四万岁│
├───┼───┼──┼────┼───┼──┼───┤
│拘那含│婆罗门│迦叶│清净 │优昙跋│安和│三万岁│
├───┼───┼──┼────┼───┼──┼───┤
│迦叶 │婆罗门│迦叶 │波罗奈 │尼拘律│善友│二万岁│
├───┼───┼──┼────┼───┼──┼───┤
│释迦文│刹帝利│瞿昙│迦毗罗卫│毕钵罗│阿难│百岁 │
└───┴───┴──┴────┴───┴──┴───┘
其中,毗婆尸佛出现于过去九十一劫中,其次二佛出现于过去三十一劫中,后四佛则出现于贤劫中。
接着说毗婆尸佛三会说法,初会弟子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十万人,三会弟子八万人;释迦牟尼一会说法,得弟子一二五○人。并列举诸佛上座二弟子名,毗婆尸佛为鶱荼、提舍,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目犍连。而一如释迦牟尼有子罗侯罗,经中也提到其他六佛的佛子名,及诸佛父母名,以及拘留孙等婆罗门姓三佛,当时之王名。
又,《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七佛经》、《七佛父母姓字经》等所叙,与上述略有差异。其中,《七佛经》所载较为详细,认为贤劫四佛依次出现于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劫中,并描述毗婆尸佛自兜率降生时之瑞相。
《增一阿含经》所载七偈如下︰
(1)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
(2)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
(3)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
(4)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5)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
(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护口意清净,自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仙人道。
《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说当观过去七佛像,云(大正15·693a)︰
‘观七佛者当勤精进,昼夜六时勤行六法,端坐正受,当乐少语,除读诵经广演法教,终不宣说无义之语。常念诸佛,心心相续,乃至无有一念之间不见佛时,心专精故不离佛日。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中略)如是诸佛各入普现色身三昧,现其人前令其行者心得欢喜,以欢喜故,是诸化佛各申右手摩行者顶,见七佛已见于弥勒。’
又依《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所载,若欲除灭四重禁、五逆、十恶、谤法等诸罪,当诵药王、药上二菩萨咒,同时敬礼十方佛、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
此外,《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则叙述过去七佛所说陀罗尼,及其除灾之效验显著。《佛名经》卷八、《大吉义神咒经》、《大智度论》卷九、《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法苑珠林》卷八等,也都有提到七佛之事。北宋·法天也译有《七佛梵赞》(《七佛赞呗伽陀》)一篇。而《法显传》、《西域记》等,关于四佛经行遗迹之记载颇多,但未见七佛之事迹。
禅宗以七佛、二十八佛为教祖,《景德传灯录》等祖录,即先举出七佛之事缘,然后各以七言四句之偈颂叙述。而文殊菩萨也为七佛之祖师。又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时,曾感七佛在前引导。到后代,禅宗在每天早晨礼佛时,也有持诵七佛名号的习惯。
┌───┬───┬──┬────┬───┬──┬───┐
│七 佛 │种 族 │俗姓│王 城 │菩提树│侍者│筹 量 │
├───┼───┼──┼────┼───┼──┼───┤
│毗婆尸│刹帝利│拘邻│盘头波提│波罗利│无忧│八万岁│
├───┼───┼──┼────┼───┼──┼───┤
│尸弃 │刹帝利│拘邻│光相 │分陀利│忍行│七万岁│
├───┼───┼──┼────┼───┼──┼───┤
│毗舍浮│刹帝利│拘邻│无喻 │娑罗 │寂灭│六万岁 │
├───┼───┼──┼────┼───┼──┼───┤
│拘留孙│婆罗门│迦叶│安和 │尸利沙│善觉│四万岁│
├───┼───┼──┼────┼───┼──┼───┤
│拘那含│婆罗门│迦叶│清净 │优昙跋│安和│三万岁│
├───┼───┼──┼────┼───┼──┼───┤
│迦叶 │婆罗门│迦叶 │波罗奈 │尼拘律│善友│二万岁│
├───┼───┼──┼────┼───┼──┼───┤
│释迦文│刹帝利│瞿昙│迦毗罗卫│毕钵罗│阿难│百岁 │
└───┴───┴──┴────┴───┴──┴───┘
其中,毗婆尸佛出现于过去九十一劫中,其次二佛出现于过去三十一劫中,后四佛则出现于贤劫中。
接着说毗婆尸佛三会说法,初会弟子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十万人,三会弟子八万人;释迦牟尼一会说法,得弟子一二五○人。并列举诸佛上座二弟子名,毗婆尸佛为鶱荼、提舍,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目犍连。而一如释迦牟尼有子罗侯罗,经中也提到其他六佛的佛子名,及诸佛父母名,以及拘留孙等婆罗门姓三佛,当时之王名。
又,《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七佛经》、《七佛父母姓字经》等所叙,与上述略有差异。其中,《七佛经》所载较为详细,认为贤劫四佛依次出现于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劫中,并描述毗婆尸佛自兜率降生时之瑞相。
《增一阿含经》所载七偈如下︰
(1)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
(2)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
(3)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
(4)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5)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
(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7)护口意清净,自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仙人道。
《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说当观过去七佛像,云(大正15·693a)︰
‘观七佛者当勤精进,昼夜六时勤行六法,端坐正受,当乐少语,除读诵经广演法教,终不宣说无义之语。常念诸佛,心心相续,乃至无有一念之间不见佛时,心专精故不离佛日。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中略)如是诸佛各入普现色身三昧,现其人前令其行者心得欢喜,以欢喜故,是诸化佛各申右手摩行者顶,见七佛已见于弥勒。’
又依《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所载,若欲除灭四重禁、五逆、十恶、谤法等诸罪,当诵药王、药上二菩萨咒,同时敬礼十方佛、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
此外,《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一则叙述过去七佛所说陀罗尼,及其除灾之效验显著。《佛名经》卷八、《大吉义神咒经》、《大智度论》卷九、《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法苑珠林》卷八等,也都有提到七佛之事。北宋·法天也译有《七佛梵赞》(《七佛赞呗伽陀》)一篇。而《法显传》、《西域记》等,关于四佛经行遗迹之记载颇多,但未见七佛之事迹。
禅宗以七佛、二十八佛为教祖,《景德传灯录》等祖录,即先举出七佛之事缘,然后各以七言四句之偈颂叙述。而文殊菩萨也为七佛之祖师。又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时,曾感七佛在前引导。到后代,禅宗在每天早晨礼佛时,也有持诵七佛名号的习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