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数学课型有哪些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4:11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12-28 15:59
数学课型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12-28 17:20
问题一:小学数学课都有哪几种课型 小学数学课有: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问题二:小学数学课的课型有哪些 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的奖金计入工资总额内。所以应当计提问题三:课型有哪些 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而区别。
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
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例如,自然科学课型中新授课,按内容的不同可再分为:(1)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2)以“概念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3)以“规律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4)以“联系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⑸以“方法(技能)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等。
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又创新了几种新的课型: 其中解疑存疑、自悟互教、讨论合作型课堂的导创优势最为明显。后面重点介绍以上几种新的课型。
、解疑存疑型
此种课型的原则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再读课文自我感悟,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解疑存疑型课堂 可设置训练、解疑、存疑三个教学板块。
(1) 训练
学生提问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这类课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而高水平的提问能力要靠训练。学生的问题一般可分为零碎型、广杂型、简单型、价值型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要训练学生自己读书或通过查询解决;对于零碎、广杂的问题,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教给学生梳理的方法,逐步形成提问能力;对于梳理后有价值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批注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留存下来。
(2) 解疑
解决疑难问题,是开启学生创新潜能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再放手,相信学生的集体智慧。一般操作步骤是:将自行解决的问题和留存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教师当堂巡视,梳理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把自我解决的问题或帮助别人解决的问题大声地朗读、展示出来。
(3) 存疑
对与本课关系不大,解决起来费时,但确有意义的问题,可以留下来让学生课后思考,查询解决。对学生中只有问题解决的过程,没有问题解决的结果的现象要予以保护与支持。
、自悟互教型
课堂要从 “ 知识本位 ” 走向 “ 能力本位 ” 。自悟互教的课堂结构建立在 “ 能力本位 ” 的理论基础上。这种导创课型强调让学生参与从目标制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自悟互教上体现出以下 特点 。
(1) 自悟 :由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实践活动有:勾画批注、自问自答、使用工具书 。画出知识树、练习朗读等。要注意克服语文学科理科化的倾向,因为悟的学习过程常常表现出内化性、模糊性、隐蔽性(不宜用语言表达出来)、多样性(不宜有一种答案)。
(2) 互救 :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就会开辟一个教与学的新天地。可采用小老师的形式,鼓励全班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一般可以让学生自己怎么学就怎么教。课前可由老师协助小老师备好课,帮助小老师抓住重点讲清楚、讲明白。课后可组织自评、互评、师评。评价不要纠缠学生的 “ 非 ” ,要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后面的小老师提供教学参考。
、讨论合作型
讨论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置于多向交流中,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排斥……创新的火花常常闪烁其间。讨论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可以是定标——引导——自结。定标,论题(目标)主要由教师梳理知识点后的问题决定,以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引导,讨论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坚持己见,同时引导学生达成必要的共识;指导学生使用讨论语言(有理有据、自信、有分寸),拓宽思路,将讨论引......余下全文>>问题四:初中数学除了概念课还有哪些课型 ?现在是4个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如果按艺术门类分,是可以分成欣赏课、绘画课、设计课、综合课、泥塑课、版画课等问题五:小学数学课按课型分,都有些什么课? 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
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供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问题六:数学课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方式有哪些?
1.自学指导。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讨论。
班内学生按成绩分组,选择适当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组内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动手操作
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探索研究
需要探究的题目,可以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5.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听课,学习的效率。
6.练习巩固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12-28 17:31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