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类土、砂土通常具有什么结构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2:07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3-01 23:18
碎石类土、砂土通常具有什么结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3-02 00:48
砂土的结构通常是什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21-03-02 01:53
无粘性土一般指 碎石土和砂土,粉土 属于砂土和粘性土的过渡类型,但是其物质组成、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接近砂土(特别是砂质粉土),故列入无粘性土的工程特征问题一并讨论。 无粘性土的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无粘性土颗粒的岩石和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级配)、颗粒形状和排列等对其工程性质的影响。一般说来,无论在静荷载或动荷载作用下,密实状态的无粘性土与其疏松状态的表现都很不一样。密实者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构稳定,压缩性小;而疏松者则强度较低,稳定性差,压缩性较。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时,首先要对无粘性土的紧密程度做出判断。 一、决定无粘性上紧密状态的因素 首先取决于无粘性土的受 荷历史 和形成环境。例如形成年代较老或有超压 密历史 的,密实度较大;洪积、坡积的比冲积、冰积和海积的无粘性土密实度较小。(详见本章第三节) 与无粘性土的颗粒组成、矿物财及颗粒形状等因素有关。 组成颗粒愈粗,粒间孔隙大,但孔隙比愈小, 愈较密实 。而组成颗粒愈细的,则孔隙比愈大, 愈较疏松 ,而且在天然状态下含水相应增多,排水慢,在外 荷 作用下有效应力减小,稳定性差。 组成颗粒愈均匀, 粒间不易 相互填充,使密实度相对较小;组成颗粒不均匀系数愈大,则相反。 当颗粒组成相同,则主要由云母组成的无粘性土(例如砂土)的孔隙比,要远大于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者。这显然与这些矿物的颗粒形状不同,从而影响土的压密有关。即主要由片状颗粒组成土的孔隙比远大于由柱状和粒状颗粒组成者。因此,砂土和粉土中含云母愈多,密实度愈差,强度和稳定性愈小。 所以,无粘性土的紧密状态,不仅是从定量方面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实质上综合反映了无粘性上的 矿物组成、粒度组成 (颗粒粗细及其均匀性)及 颗粒形状 等内在因素对其工程性质的影响。因此,现行规范对一般工程采用密实度或孔隙比作为确定碎石土,砂土和粉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主要指标是比较合适的。 二、无粘性上紧密状态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一)天然孔隙比 e 原我国 地基规范( tj7-74 )根据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砂土的实际资料统计,认为砂土的承载力不论其颗粒组成的粗细,均随着天然孔隙比尸的减小而显著地增大。因此,曾采用天然孔隙比作为砂上紧密状态的分类指标,具体划分标准见表 2-6 。 按天然孔隙比 e 划分砂土的紧密状态 表 2-6 砂土名称 实 密 中 密 稍 密 疏 松 砾 砂、粗砂、细砂、粉砂 <0.6 <0.7 0.60 ~ 0.75 0.70 ~ 0.85 0.75 ~ 0.85 0.85 ~ 0.95 >0.85 >0.95 但是,采用天然孔隙比判定砂土的紧密状态,则要采取原状砂样,这在工程勘察中是比较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采取原状砂样困难更多。 国内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并已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 对于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可用环刀法、 或灌砂 法(或注水法)来测定其天然重度,即可求出砂土的 天然孔隙比 。 环刀法 适用于地下水以上的湿砂。这个方法是先挖一坑至欲取样的标高处,在坑底切一个直径 较环刀 内径略大的土柱,然后 将环刀压入 ;或先 将环刀压入 砂土中,再仔细 切削环刀试样 ;如压入有困难,还可以用锤击打入。 关于环刀规格 ,认为采用 2500cm 3 的较好, 环刀大小 砂样扰动大。 当地下水位以上的砂为干砂时,环刀法也不适用,则 可用 灌砂法 (或注水法) ,这个方法(见图 2-22 )是先在选定取样位置整平地面,在整平面上铺 置灌砂 器底盘,于底盘中 部为一直径 12 ~ 15cm 圆孔,在圆孔内向下挖一小圆坑。将挖出的 砂全部 称重得 g1 。 在灌砂器 先盛以足够数量的标准砂,称重得 g2 , 使灌砂 器漏斗对准底盘圆孔边缘。打开开关,即可向小圆坑内灌砂, 待灌砂停止 流动关闭开关, 称灌砂 器连同余下砂粒重 g3 ,则 (2-13) 为灌砂器 底盘圆孔和 灌砂器倒 漏斗中标准砂的重量; 为标准砂( 0.5 ~ 0 .25mm 粒径)模拟 灌砂条件 的堆积密度( 标准砂用河砂 风干后过筛而得)。 也可用塑料薄膜注水代替 灌砂以 测定小圆坑的容积,但坑口水平面观测往往带来较大人为误差。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特别是粉细砂,要采取原状试样是存在困难的,必需于钻孔内取样。但因砂土无粘聚性,在钻孔中取样即使采用重锤少击方法,也很难避免土体结扰动而改变土的天然孔隙比。 (二)相对密度 dr 如上所述直接采用天然孔隙比作为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和 稍具有粘聚性 的粉土的紧密状态的分类指标,目前看来还是可行的,但国内有些勘察单位,认为用天然孔隙比 e 的某些界限作为砂土紧密状态的分类指标缺乏概括性。因为砂土的密实度还与砂粒的形状、粒径级配等有关,有时疏松的级配良好的砂土的孔隙比,比紧密的颗粒均匀的砂土的孔隙比小。因此参照国内外现有资料分析,认为用 相对密度 dr 较有代表性。 (2-14) 式中 emax ––– 砂土在最松散状态时的孔隙比,即 最大孔隙比 (测定方法是将疏松的风干砂样,通过长颈漏斗轻轻地倒入容器,求其最小重度。详见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j i23-88 ); emin –– 砂土在最密实状态时的孔隙比,即 最小孔隙比 (测定方法是将疏松的风干砂样分几次装入金属容器,并加以振动或锤击夯实,直至密度不变为止,求其最大重度。详见上述《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e –– 砂土的天然孔隙比。 对于不同的砂上,其 emin 与 emax 的测定值是不同的,而 emax 与 emin 之差(即孔隙比可能变化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粒径较均匀的砂土,其 emax 与 emin 之差较小;对不均匀的砂土,则较大。 从上式可知,若无粘性土的天然孔隙比 e 接近于 emin 而 。,即相对密度 dr 接近于 1 时,土呈密实状态;当 e 接近于 emax 时,即相对密度 dr 接近于 0 ,则呈松散状态。根据 dr 值,我国冶金工业部编制的工程地质规范采用表 2-7 划分砂土的紧密状态。 按相对密度 dr 划分砂土的紧密状态 表 2-7 紧 密 状 态 dr 密 实 中 密 稍 密 松 散 0.67 < dr ≤ 1 0.33 < dr ≤ 0.67 0.2 < dr ≤ 0.33 0 ≤ dr ≤ 0.2 从理论上说,相对密度 dr 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紧密状态的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砂土的各个有关特征(如颗粒形状、颗粒级配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困难:①要确定相对密度,仍然要测定砂土的天然孔隙比,而这在上面已讨论是比较困难的;②另外还要测定 emax 和 emin 。由于测定的方法不同, emax 和 emin 的测定值往往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实践中,相对密度指标的使用并不广泛。 由于无论是按天然孔隙比 e ,还是按 相对密度 dr 来评定砂土的紧密状态,都要采取原状砂样,经过土工试验测定砂土天然孔隙比。所以,目前国内外,已广泛使用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试验于现场评定砂土的紧密状态。表 2-8 为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94 规定按 标准贯入锤击数 w 值划分砂土紧密状态的标准。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 n 值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 表 2-8 密实度 n 值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n > 30 15 < n ≤ 30 10 < n ≤ 15 n ≤ 15 按天然孔隙比 e 值确定 粉土的密实度 表 2-9 密实度 e 值 密实 中密 稍密 e < 0.75 0.75 ≤ e ≤ 0.90 e > 0.90 对于粉土的紧密状态,上述规范仍用天然孔隙比 e 值作为划分标准,见表 2-9 。按上述规范,碎石土可以根据野外鉴别方法,划分其紧密状态,见表 2-10 。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 表 2-10 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 挖 性 可 钻 性 密 实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 60% ~ 70% ,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一般稳定 钻进极 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 孔壁较稳定 中 密 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量的 60% ~ 70% ,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颗粒凹面形状 钻进较 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稍 密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 60% ,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锹 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砂土充填物立即脱落 钻进较 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