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亚伯拉罕杀子献祭应怎样理解?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01:32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12-02 11:40
《圣经》中亚伯拉罕杀子献祭应怎样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12-02 12:56
这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试炼,神并没有真的要他儿子的命。这也是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的原因之一。他的儿子以撒是在他妻子撒拉绝经的时候耶和华赏赐的,但是亚伯拉罕为了顺服上帝却毅然决然的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献给上帝,可见他的信心之大。上帝也因此大大赐福他,并与他立约。创:17:4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6: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神许诺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
创:22:12天使说:“你不可再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
这只公羊的寓意是耶稣基督必作为活祭为我们献上,这就是后来的耶稣被钉十字架。
创:22:12天使说:“你不可再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料,有一只公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
这只公羊的寓意是耶稣基督必作为活祭为我们献上,这就是后来的耶稣被钉十字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12-02 17:15
神考验亚伯拉罕的信心,并非真要他杀害儿子,神反对人杀人献祭的恶俗。
- 2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12-02 17:07
我想,亚伯拉罕必知道耶和华一定会让儿子进入神的国度。
【创廿二9】「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
〔吕振中译〕「他们到了神所对他说明的地方,亚伯拉罕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摆上了柴,将他的儿子以撒捆绑好了,放在祭坛的柴上。」
﹝原文字义﹞「捆绑」将祭牲的四肢缚起来。
﹝文意注解﹞「捆绑他的儿子以撒,」以撒此时至少已是十来岁的少年人,有力气担负燔祭的柴上山(参6节),而亚伯拉罕则已经是一百一十多岁的老人了,由此可见,以撒并未挣扎,自甘被老父捆绑。有谓以撒此时年约三十多岁,和主耶稣钉死十字架时的年岁相仿。
﹝灵意注解﹞以撒没有挣扎反抗,正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7;徒八32)。故本节是豫表主耶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二8)。
本节也告诉我们奉献的榜样:
(一)「神所指示的地方,」表示『对』的立场──奉献的立场不是为某些事工或某个团体组织。
(二)「筑坛,」祭坛豫表十字架,奉献必须有十字架的认识与经历。
(三)「捆绑,」表明奉献的人今后不再自由。
(四)「放在坛的柴上,」表明将自己交托给神,甘愿为神而死,今后活着也是为神而活。
﹝话中之光﹞(一)有其父必有其子:顺服神的父亲,造就了顺服父亲的儿子。
(二)许多信徒虽有奉献的行为,但他们奉献的立足点(动机)却不对。
(三)没有祭坛,就没有奉献;罗马书第六章是先有十字架的同死、同活(罗六6~11),然后才有奉献的行为(罗六12~13)。
(四)奉献的人应当将自己向神作一明确的点交,今后不再反悔。
【创廿二9】「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
〔吕振中译〕「他们到了神所对他说明的地方,亚伯拉罕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摆上了柴,将他的儿子以撒捆绑好了,放在祭坛的柴上。」
﹝原文字义﹞「捆绑」将祭牲的四肢缚起来。
﹝文意注解﹞「捆绑他的儿子以撒,」以撒此时至少已是十来岁的少年人,有力气担负燔祭的柴上山(参6节),而亚伯拉罕则已经是一百一十多岁的老人了,由此可见,以撒并未挣扎,自甘被老父捆绑。有谓以撒此时年约三十多岁,和主耶稣钉死十字架时的年岁相仿。
﹝灵意注解﹞以撒没有挣扎反抗,正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十三7;徒八32)。故本节是豫表主耶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二8)。
本节也告诉我们奉献的榜样:
(一)「神所指示的地方,」表示『对』的立场──奉献的立场不是为某些事工或某个团体组织。
(二)「筑坛,」祭坛豫表十字架,奉献必须有十字架的认识与经历。
(三)「捆绑,」表明奉献的人今后不再自由。
(四)「放在坛的柴上,」表明将自己交托给神,甘愿为神而死,今后活着也是为神而活。
﹝话中之光﹞(一)有其父必有其子:顺服神的父亲,造就了顺服父亲的儿子。
(二)许多信徒虽有奉献的行为,但他们奉献的立足点(动机)却不对。
(三)没有祭坛,就没有奉献;罗马书第六章是先有十字架的同死、同活(罗六6~11),然后才有奉献的行为(罗六12~13)。
(四)奉献的人应当将自己向神作一明确的点交,今后不再反悔。
- 3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12-02 16:21
这件事考验了亚伯拉罕和他儿子的信心。正是因为他们知道上帝以后会给他们更多的福分,所以他们不用惧怕暂时的死亡!
- 4楼网友:千夜
- 2021-12-02 14:59
圣经是用比喻说话的,这是预表上帝要将他的独生子献祭,为他拣选的人赎罪。
约3:16a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约3: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约3:16a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约3: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约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 5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12-02 14:26
在巫术流行的时代,常有用活人祭祀鬼神的习俗。基督教是个集原始巫术、古巴比伦神话、古埃及宗教于一身,并由犹太人改编、发展起来的宗教,自然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的、愚昧的巫术成分。耶和华要吃人,和中国古代的河伯要娶妇一样,都是那个时代人们意识的客观反映。
古代神魔一体,圣经里刻画的神相当残暴且反复无常,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们的畏惧感与效忠心理。今天基督徒信奉上帝也是出于这种心理需求,好比一个社会上的懦弱者,无法令自己不受伤害,于是渴望得到某个黑社会老大的保护。
古代神魔一体,圣经里刻画的神相当残暴且反复无常,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们的畏惧感与效忠心理。今天基督徒信奉上帝也是出于这种心理需求,好比一个社会上的懦弱者,无法令自己不受伤害,于是渴望得到某个黑社会老大的保护。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