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0:42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1-28 00:0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出版时文反映了哪些现象?(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8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28 01:36
(答案→) 解析:(1)依据材料中“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由此可见明朝市镇经济发展,牙行是市镇经济的中枢;对外贸易发达,大量商品出口到国外,中国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依据材料中“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由此可见明代的印刷业有较大发展;明代科举兴盛,士子通过研习时文,提高八股文水平;出版时文是商业行为,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一、二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江南地区发展较快,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科举考试,限制了思想的发展;依据材料三中“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由此可以总结出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没有扩展海外市场、没有优越的矿产资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1-28 02:24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