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斯蒂芬金会写《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励志小说呢?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1 10:30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3-20 21:34
如题。完全不是他的风格。《肖申克》没有半点恐怖情节的说..求达人解释哇^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20 22:11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着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3-20 22:55
《肖申克的救赎》其实也是延续了斯提芬金的一贯写作风格,那就是侧重语对人类心理阴暗面的描绘,探究人类心灵中一些独特的微妙感受,所以,作品风格看似不太想干,其实还是不离自己的擅长领域啊。这是许多看似转型作家普遍存在的现象,问主还是个有心人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