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班集体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6 09:07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1-06 01:55
如何创建和谐班集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1-06 02:14
一、教育环境的和谐
教育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学校应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而学校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要竭尽全力地设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软环境。
1、发挥合力的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
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教师或者学校就能形成的,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因此,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在建立和谐的班集体时,应与家长、学校领导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作为学校或者教师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组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方面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创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接受社会上积极因素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所以,我提倡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大人的大部分活动,可以讨论大人的话题。目前学校非常的重视安全教育,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却放弃了一切的让学生锻炼的机会。第二课堂的活动少了,甚至没了。还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社会上的环境复杂,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利的,所以进行了封闭式的教学,不让学生接触社会。这也是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的原因,直接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成为教育中的一块软肋。其实,学生受益,岂只是限于上课时仅仅的四十分钟?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比上课时间要多,教师应克服一切的困难,灵活地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
2、认真做好教室的“软建设”,优化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好差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应把教室建设成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软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完成,能说的就说,能写的就写的,能画的就画,能做的就做,能评的就评……定时更新,评比总结。另外,还要根据实际给教室布置得美丽、舒适,地面要保持干净,一点垃圾甚至尘埃都不能有;桌椅要摆得整整齐齐;墙上挂上合适的名人名句……。平时强调学生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与祥和,告示学生教室是神圣的,任何时候不允许不文明的言语、动作在教室里发生。这项工作很琐碎,但是也很重要,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班集体的良好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二、人际关系的和谐
教师往往容易犯的毛病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讨厌有余。使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又使一部分学生灰心丧气,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现在班级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他们劳动观念差,团结协作意识差,自以为是,文明礼貌差,自理能力差……。由于受升学就业压力的影响,注重学业成绩,忽视思想品德绝非个别现象。有的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同学学习;有的怕影响自己学习,逃避公益劳动;有的嫉妒同学成绩,讽刺挖苦先进;有的上进无望,骚扰他人学习……所有这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必然影响班风学风,使得班级同学之间不和谐,就是就单个同学自身发展而言,也势必出现不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互动构成教育、教学的氛围、背景,在师生之间形成了"知识场"和"心理场"。因而班主任的交往风格和民主作风往往成为能否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硏究表明,中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但是他们常常不懂该如何择友和进行友伴交往。因此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1、 把握班级人际关系的脉搏
班主任可通过班值日记录,与学生个别谈话,甚至全班自由大探讨等种种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测定班内人际关系现状,弄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与不断变化的心态。
2、 强化“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伦理观念
班主任应教导学生尊重别人的个性,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评价,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几十人的班中总有性格孤僻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协调的情绪。比如我班有男生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看课外书,达标考核同学们惟独评他“不及格”。这时候,我一方面教育同学们应宽容别人的错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打消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主动找那男生谈心,给予热情关怀和指导,令其重树信心。 在一个班级里,不应该存在被“遗忘的角落”。
3、 班级教育者应随时注意和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不宜只扮演严加管教的单一角色,应力求既是严师又是良友,既要有教师的尊严,又要努力形成自身的凝聚力和让学生指向教育的向心力。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受其术”。在班会课时,我总是摘下教育者的“桂冠”,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地商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比如:如何形成积极发言的气氛,怎样加强文明礼貌行为训练等,收效明显。适当地采用现身说法是极具教育力度的。
三、班级管理的和谐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实现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常想:我们教育的理想境界,不是管,不是导,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能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改造自己,自觉不断前进。所以,为了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班规大家定
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 班规的内容主要是“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尽可能少一些“不怎样”就“会怎样”。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过严,否则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 班规的制定,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拟出草案,再在班上讨论、修订,最后定下来。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2、问题大家解决
一个班集体里有几十个学生,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了问题怎么办?专制型的教师可能就会自己说了算。这样表面上看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很可能对老师的处理并不满意,但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跟老师提意见。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心思。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开展班级工作就会困难重重。民主型的教师在处理问题前会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在工作中,我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班里出现问题时,我总是先让每个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所想的总是有限,但几十个人所想的方法就很多。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的意见,最后我再采纳合理的建议,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们所提的建议,有许多是我没有想到的,常给我以启发。就算是学生们的意见与我的一样,但通过集体舆论的形式把我的意见说出来,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学生会真切感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必须管好自己。让学生多参与问题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3、班级大家管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班内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做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班里一日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尽力想办法解决。班里每周对值日班长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值日班长。这一制度让每个集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改过去只有少数人当班长,其它人则对班中事情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局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个性发展的和谐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班集体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承认学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个好的集体,要求有一些素质较高的集体成员,反过来,集体成员的素质高了,自然这个集体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同样,良好的班集体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于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了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打开一把生锈的锁,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它注进润滑油”。在班环境中,要注意消除另眼相看后进生的不良风气,鼓励互助友爱的精神。魏书生曾说过:“学校、班集体决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应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作为教师,必须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将来获得的成就也不同。因此,我们就要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培养,把这些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挥后进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然包括后进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和自尊需要。后进生更渴望得到信任、尊重和关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选拔班干部问题上,我常常采用“毛遂自荐”的方法,给每一位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锻炼各种能力,并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
3、多发现闪光点,激励后进生扬长避短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崇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多鼓励,少批评的手段,保护后进生的“面子”促进其在自省中明理。
4、创造和谐班集体,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条件。因为培养集体观念的过程中,也是教育的过程。有了良好的班集体,就有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它犹如巨大的磁体,对每个成员起着同化作用,它可以教育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不得不约束自己,以适应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其积极向上。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定目标,共同努力共享成功。当我班每次被评为精神文明班集体和学雷锋先进班集体时,我都在想:这荣誉不仅仅属于那些学习优秀的尖子生们,更应该属于那些在班集体活动中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砺坚强意志,重新塑造自我的后进生们,这荣誉应该是对他们不断进步的最好荣誉奖章。{hMH
5、教师要“业精为师,德高为范”
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俗话说:“打铁必须本身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去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明理、知事、动情、养成”的教育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全部职责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育人既要靠真理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应以自己优秀的人格本色去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生动、最有效、最深刻的。
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应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意识。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教育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学校应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而学校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要竭尽全力地设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软环境。
1、发挥合力的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
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教师或者学校就能形成的,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因此,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在建立和谐的班集体时,应与家长、学校领导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作为学校或者教师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组办家长学校等形式,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方面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创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接受社会上积极因素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所以,我提倡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大人的大部分活动,可以讨论大人的话题。目前学校非常的重视安全教育,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却放弃了一切的让学生锻炼的机会。第二课堂的活动少了,甚至没了。还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社会上的环境复杂,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利的,所以进行了封闭式的教学,不让学生接触社会。这也是造成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的原因,直接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成为教育中的一块软肋。其实,学生受益,岂只是限于上课时仅仅的四十分钟?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比上课时间要多,教师应克服一切的困难,灵活地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
2、认真做好教室的“软建设”,优化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的好差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应把教室建设成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软环境,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如“学习园地”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完成,能说的就说,能写的就写的,能画的就画,能做的就做,能评的就评……定时更新,评比总结。另外,还要根据实际给教室布置得美丽、舒适,地面要保持干净,一点垃圾甚至尘埃都不能有;桌椅要摆得整整齐齐;墙上挂上合适的名人名句……。平时强调学生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与祥和,告示学生教室是神圣的,任何时候不允许不文明的言语、动作在教室里发生。这项工作很琐碎,但是也很重要,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班集体的良好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二、人际关系的和谐
教师往往容易犯的毛病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讨厌有余。使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又使一部分学生灰心丧气,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现在班级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甚至溺爱。他们劳动观念差,团结协作意识差,自以为是,文明礼貌差,自理能力差……。由于受升学就业压力的影响,注重学业成绩,忽视思想品德绝非个别现象。有的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同学学习;有的怕影响自己学习,逃避公益劳动;有的嫉妒同学成绩,讽刺挖苦先进;有的上进无望,骚扰他人学习……所有这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化解矛盾,必然影响班风学风,使得班级同学之间不和谐,就是就单个同学自身发展而言,也势必出现不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互动构成教育、教学的氛围、背景,在师生之间形成了"知识场"和"心理场"。因而班主任的交往风格和民主作风往往成为能否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硏究表明,中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但是他们常常不懂该如何择友和进行友伴交往。因此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1、 把握班级人际关系的脉搏
班主任可通过班值日记录,与学生个别谈话,甚至全班自由大探讨等种种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测定班内人际关系现状,弄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与不断变化的心态。
2、 强化“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伦理观念
班主任应教导学生尊重别人的个性,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评价,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几十人的班中总有性格孤僻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协调的情绪。比如我班有男生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看课外书,达标考核同学们惟独评他“不及格”。这时候,我一方面教育同学们应宽容别人的错误,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打消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主动找那男生谈心,给予热情关怀和指导,令其重树信心。 在一个班级里,不应该存在被“遗忘的角落”。
3、 班级教育者应随时注意和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不宜只扮演严加管教的单一角色,应力求既是严师又是良友,既要有教师的尊严,又要努力形成自身的凝聚力和让学生指向教育的向心力。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受其术”。在班会课时,我总是摘下教育者的“桂冠”,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地商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比如:如何形成积极发言的气氛,怎样加强文明礼貌行为训练等,收效明显。适当地采用现身说法是极具教育力度的。
三、班级管理的和谐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实现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对此我常想:我们教育的理想境界,不是管,不是导,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能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觉改造自己,自觉不断前进。所以,为了从"保姆式"班级管理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班规大家定
管理班级要有一定之规,管理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这个法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班规大家定体现了民主的管理原则,也能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 班规的内容主要是“应该怎样”而“不应该怎样”,尽可能少一些“不怎样”就“会怎样”。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过严,否则不好操作,最终导致管理的不落实。 班规的制定,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拟出草案,再在班上讨论、修订,最后定下来。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2、问题大家解决
一个班集体里有几十个学生,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有了问题怎么办?专制型的教师可能就会自己说了算。这样表面上看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很可能对老师的处理并不满意,但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跟老师提意见。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心思。长此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开展班级工作就会困难重重。民主型的教师在处理问题前会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在工作中,我努力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班里出现问题时,我总是先让每个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所想的总是有限,但几十个人所想的方法就很多。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的意见,最后我再采纳合理的建议,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们所提的建议,有许多是我没有想到的,常给我以启发。就算是学生们的意见与我的一样,但通过集体舆论的形式把我的意见说出来,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学生会真切感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必须管好自己。让学生多参与问题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
3、班级大家管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班内建立了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做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班里一日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尽力想办法解决。班里每周对值日班长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值日班长。这一制度让每个集体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改过去只有少数人当班长,其它人则对班中事情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局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个性发展的和谐
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班集体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承认学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个好的集体,要求有一些素质较高的集体成员,反过来,集体成员的素质高了,自然这个集体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同样,良好的班集体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于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了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环节。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打开一把生锈的锁,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它注进润滑油”。在班环境中,要注意消除另眼相看后进生的不良风气,鼓励互助友爱的精神。魏书生曾说过:“学校、班集体决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应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作为教师,必须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将来获得的成就也不同。因此,我们就要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培养,把这些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挥后进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然包括后进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和自尊需要。后进生更渴望得到信任、尊重和关心。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选拔班干部问题上,我常常采用“毛遂自荐”的方法,给每一位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能,锻炼各种能力,并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
3、多发现闪光点,激励后进生扬长避短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崇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欢乐。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多鼓励,少批评的手段,保护后进生的“面子”促进其在自省中明理。
4、创造和谐班集体,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条件。因为培养集体观念的过程中,也是教育的过程。有了良好的班集体,就有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它犹如巨大的磁体,对每个成员起着同化作用,它可以教育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不得不约束自己,以适应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其积极向上。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定目标,共同努力共享成功。当我班每次被评为精神文明班集体和学雷锋先进班集体时,我都在想:这荣誉不仅仅属于那些学习优秀的尖子生们,更应该属于那些在班集体活动中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砺坚强意志,重新塑造自我的后进生们,这荣誉应该是对他们不断进步的最好荣誉奖章。{hMH
5、教师要“业精为师,德高为范”
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俗话说:“打铁必须本身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去教育学生,达到使学生“明理、知事、动情、养成”的教育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全部职责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育人既要靠真理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应以自己优秀的人格本色去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生动、最有效、最深刻的。
时代在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教师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应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意识。让我们厚爱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06 03:28
这个我觉得主要是看班干部选的还不好,班干部尽职尽责,无私奉献,那么这个班集体就好。所以同学在选班干的时候不能够随便,得谨慎投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