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妙品粹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6:06
- 提问者网友:几叶到寒
- 2021-02-04 17:57
精读——精妙品粹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读下列文句,体会划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解释下边划线字的意思。①聚室而谋 ②投诸渤海之尾: ③始一反焉:3.“如太行、王屋何?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4.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愚公虽到了 “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5.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6.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19-07-10 13:07
1.①轻轻带过:者、而②轻轻带过:以、之。读得稍重些:不、之2.①商量②之于③才3.疑问句: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反问句: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4.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叩石垦壤5.B 6.C 7.(1)对(2)对(3)对(4)不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情感把握能力。文言句中表强调、突出情感的字词要重读,“不”“之”突出山之大,愚公力 之衰。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②句中“诸”是兼词“之于”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还要注意特殊句子的结构形式。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掌握能力。可从原文中找出表达愚公的年龄、愚公移山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家人的对移山的态度、移山的计划以及愚公亲力亲为的行为等句子去思考。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着本文目的的理解。作者以神话的形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A、C、D三选项都不正确。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末以神话形式结束全篇的理解能力。作者以神话结尾蕴含着作者(或者说文本所呈现的)的情感态度:对愚公移山肯定的和赞扬。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A、B、D三选项都不准确。7.本意考查学生对古汉语中“阴”“阳”的理解能力。古时把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8.(1)(2)两题考查学生对古汉语中“阴”“阳”的理解能力。古时把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3)考查学生对特殊文言句式翻译的能力。“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时 把它顺过来““汝之甚不惠矣”,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4)考查学生如何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这可以从二人和愚公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所以说“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是错误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19-06-15 04:16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