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指的是那些地方的人
答案:7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4:19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03-23 10:12
蛮夷指的是那些地方的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3-23 11:39
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指南方额头有纹饰的族群即是南蛮。多喜欢吃生菜,色拉和醋。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指南方额头有纹饰的族群即是南蛮。多喜欢吃生菜,色拉和醋。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3-23 17:28
西戎
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在周人兴起时,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古公亶父在豳时,“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诗·大雅·绵》歌泳古公亶父在周原筑城,混夷远遁。但周原的戎患仍很严重。《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孟子·梁惠王》下甚至说:“太王事熏鬻,文王事昆夷。”文王经过征服与争取,戎狄“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实际上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围各部落与方国的兼并,有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为灭商准备了条件。
鬼戎的“戎”是周人加的蔑称,其它如薰育、熏鬻、昆夷(夷也是诸夏所加)、绵夷、串夷、畎戎、大戎、猃狁,实际上是同一称呼不同时期不同的译写,王国维先生指出这些不同称谓:“余谓皆畏与鬼之阳声……故鬼方、昆夷、薰育、猃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此一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有相同族称的族群,他们已进入阶级社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在战争中各部落也许有一定的结盟统一号令。
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要进一步研究。“羌”或“氐羌”则在商代已作为族称,而且羌还用作对西方各族的通称。
确定地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至西周中叶,徐为西周东方劲敌,虽明属东夷,仍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延续到春秋战国。自春秋时起,“戎”还偶而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东夷为多义词大致有三种意思:
1 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羲和、帝俊、太昊、蚩尤、少昊、大舜、伯益等。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2 东夷人华化之后,称外国或外囯人。如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3 “夷”字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东夷一词也带有了贬义。
远古东方部落称为夷,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因为周室相对于东方诸夷部落来自于西部,但是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在汉时朝鲜,日本也被称为东夷。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后李文化(距今约8300年),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文明,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西方戎羌系文明、南方苗蛮系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初始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
南蛮 南蛮,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创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业的发明者;世界女神祭祀、萨满文化的传播者,南蛮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编辑本段]【南蛮的历史称呼】
商朝时有荆蛮、庸、濮、蜀、髳、微、越。
先秦时称南蛮、荆蛮、荆越、扬越、百越、闽、庸、百濮、巴、蜀、僬侥、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
南蛮的历史关系】
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值得注意的是:西蜀三星堆文明与南蛮是同一个祖先——祝融(烛龙)。
北戎北戎 北戎
也称山戎(有史学家认为山戎是另一个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匈奴的一支。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郑抗北戎之战∶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冬,北戎军南下侵郑。郑庄公因戎军以步兵为主,较己方战车机动性强,惧其实施突袭,遂采纳公子突建议,针对其“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下相救”(《左传·隐公九年》)的弱点,以一部兵力佯败诱敌,将郑军主力分作三部,埋伏于北戎军追击必经道路附近。当北戌军深入伏击地域后,郑军三处伏兵同时出击,切断北戎前、后军联系。北戎前军被郑大夫祝聃部围歼,后军仓惶溃逃。
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在周人兴起时,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名,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古公亶父在豳时,“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诗·大雅·绵》歌泳古公亶父在周原筑城,混夷远遁。但周原的戎患仍很严重。《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孟子·梁惠王》下甚至说:“太王事熏鬻,文王事昆夷。”文王经过征服与争取,戎狄“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实际上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围各部落与方国的兼并,有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为灭商准备了条件。
鬼戎的“戎”是周人加的蔑称,其它如薰育、熏鬻、昆夷(夷也是诸夏所加)、绵夷、串夷、畎戎、大戎、猃狁,实际上是同一称呼不同时期不同的译写,王国维先生指出这些不同称谓:“余谓皆畏与鬼之阳声……故鬼方、昆夷、薰育、猃狁,自系一语之变,亦即一族之称。”此一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有相同族称的族群,他们已进入阶级社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在战争中各部落也许有一定的结盟统一号令。
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要进一步研究。“羌”或“氐羌”则在商代已作为族称,而且羌还用作对西方各族的通称。
确定地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至西周中叶,徐为西周东方劲敌,虽明属东夷,仍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延续到春秋战国。自春秋时起,“戎”还偶而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东夷为多义词大致有三种意思:
1 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羲和、帝俊、太昊、蚩尤、少昊、大舜、伯益等。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2 东夷人华化之后,称外国或外囯人。如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3 “夷”字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东夷一词也带有了贬义。
远古东方部落称为夷,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因为周室相对于东方诸夷部落来自于西部,但是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中国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在汉时朝鲜,日本也被称为东夷。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后李文化(距今约8300年),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文明,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同西方戎羌系文明、南方苗蛮系文明,一同构成了整个华夏文明初始的系统体系,是黄河文明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主体和渊源之一。
南蛮 南蛮,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创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业的发明者;世界女神祭祀、萨满文化的传播者,南蛮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编辑本段]【南蛮的历史称呼】
商朝时有荆蛮、庸、濮、蜀、髳、微、越。
先秦时称南蛮、荆蛮、荆越、扬越、百越、闽、庸、百濮、巴、蜀、僬侥、卉服岛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国。
南蛮的历史关系】
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值得注意的是:西蜀三星堆文明与南蛮是同一个祖先——祝融(烛龙)。
北戎北戎 北戎
也称山戎(有史学家认为山戎是另一个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匈奴的一支。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郑抗北戎之战∶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冬,北戎军南下侵郑。郑庄公因戎军以步兵为主,较己方战车机动性强,惧其实施突袭,遂采纳公子突建议,针对其“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下相救”(《左传·隐公九年》)的弱点,以一部兵力佯败诱敌,将郑军主力分作三部,埋伏于北戎军追击必经道路附近。当北戌军深入伏击地域后,郑军三处伏兵同时出击,切断北戎前、后军联系。北戎前军被郑大夫祝聃部围歼,后军仓惶溃逃。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23 16:37
云南那片的吧
- 3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23 15:57
蛮是南方人如楚吴越这样的国家夷事东夷如山东这一的区
- 4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23 14:27
清朝时称西方国家的人为夷,南方人人为蛮。
蛮夷也称西方国家的人,或者南方人。后期称西方人为蛮夷。
蛮夷也称西方国家的人,或者南方人。后期称西方人为蛮夷。
- 5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3-23 13:20
西戎,北狄,南蛮,东夷。都是以古代的中原为中心,形容周围的少数民族的。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夷,先秦时期非华夏民族泛称之一。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泛称。一般多用以泛称环渤海而居,南至江淮的中国东方各族,亦称东夷。
不过很多时候蛮夷都只是泛指,形容少数民族。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夷,先秦时期非华夏民族泛称之一。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泛称。一般多用以泛称环渤海而居,南至江淮的中国东方各族,亦称东夷。
不过很多时候蛮夷都只是泛指,形容少数民族。
- 6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23 12:24
除中原大陆以外的所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