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邪溪 含义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3:49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4-12 08:53
如题 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不用太多 简洁精湛为佳 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12 09:29
入若邪溪诗①
艅艎何泛泛②,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③,阳景逐回流④。
蝉噪林逾静⑤,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①本诗写泛溪景象,并寓久客思归之念。《梁书·文学传》:"(籍)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其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②艅艎(yúhuáng于黄):舟名。泛泛:船随波荡漾貌。③岫(xiù秀):山峦。④阳景:日影。景,同"影"。⑤逾(yú愚):更加。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开头
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 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 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 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 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象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艅艎何泛泛②,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③,阳景逐回流④。
蝉噪林逾静⑤,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①本诗写泛溪景象,并寓久客思归之念。《梁书·文学传》:"(籍)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其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②艅艎(yúhuáng于黄):舟名。泛泛:船随波荡漾貌。③岫(xiù秀):山峦。④阳景:日影。景,同"影"。⑤逾(yú愚):更加。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开头
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 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 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 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 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象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创新。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