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何以美(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09:35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04-08 19:32
课外阅读山水何以美(节选)施昌东 人类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歌颂、赞美,由来已久。在我国最早的《诗经》《楚辞》里就有“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节南山》)、“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等赞美山水的佳句。春秋时代的孔丘就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可见对于山水之美的享乐早就被人们所看重。后来汉朝的大赋描写山水之美就不少,尤其自魏晋以来专门描绘山水之美的诗画更为兴盛,而至今不绝。当今是旅游事业空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山水之美的欣赏就更加普遍、更有兴头了。然而,历来无数的人们乐于游山玩水,看到那绮丽的风景,无不心旷神怡,感到美不胜收,为之吟写不绝,但是试问那山水究竟为什么令人感到美?因此,就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只知道山水美而不知道其所以美。…… “山水何以美”这个问题,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了。前面提及孔丘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此,他的学生子张和子贡就不理解。子张曾问道:“仁者何乐于山也?”孔丘回答说:“夫山者,然高;然高,则何乐焉?”接着他做了这样的解释:然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财用”,而且“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尚书大传》卷五)。这就是“仁者”之所以“乐于山”的缘故。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所谓”仁者乐山”就是“言仁者愿比德于山,故乐山也”。这就是说,孔丘认为高山具有与“仁者”的“无私”的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有一天,孔丘“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丘回答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接着他又做了这样的解释:水普遍而“无私”地给予万物,“似德”;它所到之处就有生命的成长,“似仁”;它向下流去,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志”(《说苑·杂言》篇、《荀子·宥坐》篇)。所以“君子见大水”必定要观赏一番哩。这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大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善化”“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1)细读以上文字,简明概括孔子认为山水之美的原因。(2)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列出“人类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歌颂、赞美,由来已久”的具体实例。(3)从第二段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一个造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8 20:45
答案:解析:(1)高山大水具有与仁者智者高贵无私品德相类似的特征。(2)最早见于《诗经》《楚辞》中,春秋时的孔子有说法,汉朝大赋描写不少,魏晋诗画更为兴盛,当今旅游更普遍发达。(3)游山玩水、心旷神怡、美不胜收。造句可任选其中一个。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4-08 21:57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