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王都叫什么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宗是什么意思???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5-11 10:4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5-11 11:23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5-11 13:49
这是因为古代有庙号和谥号制度。
一般认为庙号始于商朝,但是在唐朝之前使用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只有开国之君和对本朝有特别功勋的帝王才有资格有庙号,所以商朝600多年中,只有太祖天乙(商汤)、太宗太甲、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到了周朝,一直没有人获得庙号,于是有人认为是被废除了,但是史无明证。而秦朝则明确是废止庙号和谥号的,所以本人认为周朝可能也有庙号制度,但是没有人使用罢了。而汉朝则清楚的记录了各位皇帝的庙号和谥号,除了象周朝的诸位帝王外,个别有特别贡献的皇帝还享有庙号,前三后四,共七位。以后各朝有的有庙号,一个朝代也没有一个有庙号的。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两个皇帝都没有庙号。
谥号使用始于何时并不确定。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两个谥号是都是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亡国之君的,夏朝末代王帝履癸的谥号为桀,商朝末代帝王帝辛的谥号为纣。这两个谥号都属于恶谥。除了他两人之外就没再给其他帝王,因此这两个谥号成了这两位帝王的代名词。
广泛使用谥号应该是在周代。这时不仅周王有谥号,而且整个贵族阶层都有谥号,哪怕他只是贵族阶层最低级的士。在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即皇帝位,认为谥号和庙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都是忤逆不道,因此下令废止。可是秦朝国祚不永,汉朝代兴,恢复了先前的庙号和谥号制度。皇帝的谥号普遍的使用双字谥,如汉文帝,其实应被称为孝文帝;汉武帝应该称为汉孝武帝等等,因为汉朝以孝立国,所以皇帝谥号中绝大多数含有“孝”字。
不过,在唐朝之前,皇帝们的谥号一般不长,两字谥比较普遍,少数有三字谥,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庙号,因此往往用他们的谥号来代指某位帝王。到了唐朝,皇权空前加强,帝王的谥号字数越来越多,象唐太宗的谥号达17字之多。如果再用谥号代指某位很帝王,一是不好记,二是很麻烦。好在自唐朝开始,新皇帝总喜欢给前任皇帝脸上贴金,大臣们也积极给新皇帝拍马屁,于是把原先使用极其严格的庙号,不管刚死去的皇帝品行如何,有没有功绩,都送一个庙号。庙号字数不多,因此后来多用某位帝王的庙号来代指他。
到了明清时期,皇权更是进一步加强,可能直呼某位皇帝的庙号和谥号也属犯讳。而明清两朝,皇帝们一般不再在自己的任内频繁的更换年号,一般一生只用一个年号,如朱元璋只用了洪武一个年,明神宗只用了一个万历,清圣祖只用了一个康熙,清世宗只用了一个雍正,所以我们一般用洪武指明太祖朱元璋,用雍正来指清世宗。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5-11 12:52
这是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
- 3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5-11 12:40
祖宗都是先祖后宗,历朝历代都是开国皇帝称族后面的就称宗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5-11 11:52
宗是历史界的一种对古人的总称,
皇上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所以要在历史记载中加以讳饰,
不能直呼其名
一般第一个皇帝,开国皇帝
叫做xx祖,往后的都叫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