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的轶事典故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9 13:53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11-19 01:15
冯道的轶事典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11-19 02:15
梁晋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住在茅草屋中,连床席都没有,就睡在一捆喂马用的干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禄备办饮食,与仆役们同锅吃饭。有的将领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退却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然后再寻访她们的主人,将其送还。
冯道在景城守父孝时,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亲自耕田砍柴。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为其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 后唐明宗年间,连年丰收,朝廷无事。冯道趁机进言道:“臣以前在太原时,曾奉命前往中山,路过地势险要的井陉关,臣担心马匹失足,都会谨慎的抓住缰绳。但是等到平坦大路,不再小心抓牢控制,却被马匹颠倒在地。臣所说虽是小事,但也能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清闲丰收,便放纵享乐,应该兢兢业业,更加小心谨慎。”唐明宗深以为然。
后来,唐明宗又问冯道:“如今天下丰收,百姓是否富足?”冯道答道:“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常理。臣记得近代有个叫聂夷中的举子有《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唐明宗便命侍臣将此诗录下,经常诵读。
唐明宗得到一个玉杯,上写“传国宝万岁杯”,并给冯道观看。冯道道:“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义便是帝王之宝,因此有‘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说法。”明宗出身武夫,没听懂他的意思。冯道走后,明宗又问侍臣,这才知道冯道是说守住皇位要靠仁义。 潞王造反时,唐闵帝弃京城而逃。冯道正要入朝,闻听闵帝出逃,便欲返回家中。李愚道:“天子出走,我们并未参与谋划。如今太后还在宫中,我们应到中书省,让小黄门去探取太后意见,然后再回自己宅第,这是人臣大义!”冯道道:“主上失守社稷,国家已无君主。我们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君主便入宫城,恐怕不合适。再说,潞王已经到处张贴榜文,大事如何,尚不可知,我等不如回去听候命令。”说完便回府而去。
冯道刚行至天宫寺,安从进派人告知:“潞王已急速而来,马上就要到了,相公应率百官到谷水迎接。”冯道便在天宫寺停下,就地召集百官。中书舍人卢导到后,冯道让他起草劝进文书。卢导道:“潞王入朝,百官列班迎接便可。就算有废立之举,也应听太后教令,怎可由我等仓促劝进。”冯道只说了四个字:“事当务实。”意思是说,办事应从现实出发。卢导反驳道:“自古哪有天子在外,大臣便对他人劝进的道理!如果潞王不想做天子,以君臣大义责备我们,我等何言以对?”冯道未及回答,而安从进又派人前来催促,他便连忙出城迎接。但潞王尚未到,冯道便与宰相刘昫、李愚在上阳门外歇息。这时,卢导从他们面前经过。冯道再次提及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初。李愚叹道:“卢舍人说的很对,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擢发难数。” 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当时正在政事堂,获悉此事,便在纸上写下“道去”二字,并命书吏草拟出使敕令。书吏闻之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冯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别,当晚便住在驿馆中,准备出使。 晋高祖担心他的安危,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冯道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
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 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冯道为此赋诗纪念:“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冯道在契丹两年,他将获得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还扬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准备。”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他在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方才启行南下。冯道走后,每到驿站都要停留,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能肋生双翼,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 汉隐帝死后,郭威命冯道前往徐州,迎接刘赟入京继位。冯道道:“侍中此举是真心吗?”郭威便指天盟誓,冯道道:“老夫生平从不说假话,您可不要让我说假话啊?”
郭威称帝后,枢密使王峻派郭崇前往宋州,阻止刘赟继续前行。郭崇陈兵于府衙门外,以护卫为名夺取刘赟的宿卫兵马,并传达郭威之意,召冯道先行赶回京城。冯道临行前,刘赟道:“我是因为您这位三十年的老宰相,这才没有顾虑的前往京师。如今卫兵都被郭崇所夺,事情危机,如何是好?”冯道默然不语。客将贾贞欲杀冯道,刘赟劝阻道:“你们不要草率鲁莽,这不关冯公的事。” 后唐时期,工部侍郎任赞曾在背后讥讽冯道道:“冯道如果走得急了,准要从他身上掉下一本《兔园册》来。”《兔园册》是当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内容肤浅,常受士大夫轻视,而任赞显然是在讥讽冯道的学识浅薄。冯道得知后,并未动怒,只是召任赞前来,对他道:“《兔园册》是由著名儒者编撰的,内容丰富,并非浅薄之作。现在的读书人,只知欣赏科举文场的俏丽词句,用以窃取功名利禄和公卿高位,那才是真正的浅薄!”任赞大愧。
唐末帝年间,冯道出镇同州,对副使胡饶稍有慢待。胡饶常趁醉在牙门外辱骂冯道,冯道每次都会将胡饶召入府中,备办酒食招待,毫无愠色。他对人道:“胡饶为人不善,以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后晋时期,有人牵驴入市。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冯道得到亲信的禀报,毫不动怒,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冯道历仕五朝,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 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冯道在景城守父孝时,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亲自耕田砍柴。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为其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 后唐明宗年间,连年丰收,朝廷无事。冯道趁机进言道:“臣以前在太原时,曾奉命前往中山,路过地势险要的井陉关,臣担心马匹失足,都会谨慎的抓住缰绳。但是等到平坦大路,不再小心抓牢控制,却被马匹颠倒在地。臣所说虽是小事,但也能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清闲丰收,便放纵享乐,应该兢兢业业,更加小心谨慎。”唐明宗深以为然。
后来,唐明宗又问冯道:“如今天下丰收,百姓是否富足?”冯道答道:“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常理。臣记得近代有个叫聂夷中的举子有《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唐明宗便命侍臣将此诗录下,经常诵读。
唐明宗得到一个玉杯,上写“传国宝万岁杯”,并给冯道观看。冯道道:“这是前朝的有形之宝,王者有无形之宝。仁义便是帝王之宝,因此有‘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的说法。”明宗出身武夫,没听懂他的意思。冯道走后,明宗又问侍臣,这才知道冯道是说守住皇位要靠仁义。 潞王造反时,唐闵帝弃京城而逃。冯道正要入朝,闻听闵帝出逃,便欲返回家中。李愚道:“天子出走,我们并未参与谋划。如今太后还在宫中,我们应到中书省,让小黄门去探取太后意见,然后再回自己宅第,这是人臣大义!”冯道道:“主上失守社稷,国家已无君主。我们作为人臣,只能侍奉君主,没有君主便入宫城,恐怕不合适。再说,潞王已经到处张贴榜文,大事如何,尚不可知,我等不如回去听候命令。”说完便回府而去。
冯道刚行至天宫寺,安从进派人告知:“潞王已急速而来,马上就要到了,相公应率百官到谷水迎接。”冯道便在天宫寺停下,就地召集百官。中书舍人卢导到后,冯道让他起草劝进文书。卢导道:“潞王入朝,百官列班迎接便可。就算有废立之举,也应听太后教令,怎可由我等仓促劝进。”冯道只说了四个字:“事当务实。”意思是说,办事应从现实出发。卢导反驳道:“自古哪有天子在外,大臣便对他人劝进的道理!如果潞王不想做天子,以君臣大义责备我们,我等何言以对?”冯道未及回答,而安从进又派人前来催促,他便连忙出城迎接。但潞王尚未到,冯道便与宰相刘昫、李愚在上阳门外歇息。这时,卢导从他们面前经过。冯道再次提及劝进之事,卢导对答如初。李愚叹道:“卢舍人说的很对,我们这些人的罪过,擢发难数。” 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当时正在政事堂,获悉此事,便在纸上写下“道去”二字,并命书吏草拟出使敕令。书吏闻之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冯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别,当晚便住在驿馆中,准备出使。 晋高祖担心他的安危,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冯道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
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 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冯道为此赋诗纪念:“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冯道在契丹两年,他将获得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还扬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准备。”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他在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方才启行南下。冯道走后,每到驿站都要停留,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能肋生双翼,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 汉隐帝死后,郭威命冯道前往徐州,迎接刘赟入京继位。冯道道:“侍中此举是真心吗?”郭威便指天盟誓,冯道道:“老夫生平从不说假话,您可不要让我说假话啊?”
郭威称帝后,枢密使王峻派郭崇前往宋州,阻止刘赟继续前行。郭崇陈兵于府衙门外,以护卫为名夺取刘赟的宿卫兵马,并传达郭威之意,召冯道先行赶回京城。冯道临行前,刘赟道:“我是因为您这位三十年的老宰相,这才没有顾虑的前往京师。如今卫兵都被郭崇所夺,事情危机,如何是好?”冯道默然不语。客将贾贞欲杀冯道,刘赟劝阻道:“你们不要草率鲁莽,这不关冯公的事。” 后唐时期,工部侍郎任赞曾在背后讥讽冯道道:“冯道如果走得急了,准要从他身上掉下一本《兔园册》来。”《兔园册》是当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内容肤浅,常受士大夫轻视,而任赞显然是在讥讽冯道的学识浅薄。冯道得知后,并未动怒,只是召任赞前来,对他道:“《兔园册》是由著名儒者编撰的,内容丰富,并非浅薄之作。现在的读书人,只知欣赏科举文场的俏丽词句,用以窃取功名利禄和公卿高位,那才是真正的浅薄!”任赞大愧。
唐末帝年间,冯道出镇同州,对副使胡饶稍有慢待。胡饶常趁醉在牙门外辱骂冯道,冯道每次都会将胡饶召入府中,备办酒食招待,毫无愠色。他对人道:“胡饶为人不善,以后自有报应,我有什么可怒的。”
后晋时期,有人牵驴入市。驴脸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冯道”二字。冯道得到亲信的禀报,毫不动怒,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可能是有人在为驴找寻失主,有什么奇怪的?” 冯道历仕五朝,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 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