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请高手解答,水浒达人解答!

答案:4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6:0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2-19 12:28
当鲁智深听见潮信的时候就想起了当年师父对他说的话,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随即自己选择了“寿终正寝”,但这是鲁智深自己理解的意思,而他的师父并没有说“见潮信而圆寂”。
问题:这里面提到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到底是不是告诉鲁智深已经修成正果,可以离人间而去呢?忘高手解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2-19 13:13
确实如此。
古典小说中所谓的偈语或者地名等都是一个预言,总结一个人物的一生和预言一个人会遇到什么。
比如三国里的落凤坡,预示着道号凤雏的庞统会死于此地;说唐里的庆坠山和断密涧,正是裴元庆和李密的葬身之所;说岳里和尚写给韩世忠的四句偈语,预示着金兀术会掘开老鹳河逃走。。等等
所以智真长老的这四句偈语鲁智深理解正确了。其实这更是作者给鲁智深的一个很完美的归宿。
至于鲁智深是不是认为自己修成了正果,这倒是有点疑问。毕竟鲁智深没把自己当一个真正的守清规戒律的和尚。但终其一生所为,他确实堪称是一个真正的有佛心的人,所以他的结局是很圆满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2-19 15:22
是的,鲁智深平生专杀恶人,行侠仗义,而且有一副菩萨心肠,救人救到底,所以圆寂便是指僧人死后升天我求圆寂,是修行僧人的最高境界了,就是修成正果,成佛了。
  • 2楼网友:鸠书
  • 2021-02-19 14:14
鲁智深,一生杀人放火,一生率性而为,一生见义勇为。在和尚眼里他是强人,在强人眼里他是佛徒。活得顶天立地,却毕生孤独。在贫民百姓面前他是救苦救难的佛陀,在以忠义称雄的梁山却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人间的梁山水泊不属于他,只有西方才是他的归宿。
  • 3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9 13:34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日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既得“潮信”,合当“圆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