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些理论放在现实当中就跟扯淡一样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5 01:00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1-24 11:38
佛教有些理论放在现实当中就跟扯淡一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11-24 12:48
学习任何一个东西也都是一样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时候都会有种种困难,这个是认识规律的问题。不要急着开口说人家不对,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研究明白?何况有些内容是不是佛教的还不一定。追问永远实践不了怎么办呢追答比如说呢?追问这个空凡是所相皆是虚妄追答你怎么理解的“空”“凡是所相皆是虚妄”?追问我解释不了我要能解释还会问吗人善被人欺追答我是心平气和的来跟你说,没有要欺负你。
你没有理解,怎么能说实践不了呢?又怎么实践呢?
佛法是信、解、行、证。是讲求实践检验的,信了佛说的,接下来要深入去理解佛说的意思,经文的意思,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证到佛的境界。这个经过历史上很多人的实践检验,经得起检验的。
学一个东西应该有个虚心的态度么,不理解就应该去加深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还说人家不对,这个恐怕思路不太对。
佛法的空是最难解,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东西,关于这个有种种误解。不下一番功夫,不多看看人家怎么解释,光靠自己很难搞明白。
我只提供个线索,空不是空无所有,空是妄念本空,空是空我执、法执。我执、法执(执着有个我,有个法),这个是根本的错误所在,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怎么能轻易就搞清楚了,轻易就破除掉了?
推荐你读一读:
徐恒志居士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实践佛法》《学般若 化二执》等文章(都收录在《般若花》这本书中),徐老也有金刚经的讲解。
另外如果想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在生活中,推荐看《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希望能有帮助。追问就像你说的如果不接触色相怎么去了解它攻破它难道要躲避格格不入吗我理解的空是什么都没了我实践过根本行不了人不人情往来与外界交流有欲望根本容不下来追答谁说不接触色相,是你自己的理解,还是佛说的?
何况 想不接触色相又如何做得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法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大智慧看破虚妄的假象,“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借用儒家《大学》里的一个词“格物致知”,如何是格物?就是看破虚妄的假象。
这个现在这样说,估计你还是不能接受,需要慢慢研究。
或者说,要是没有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事情?还不是人思想的问题?
或者说,如果我死了,现在种种事情烦恼和“我”还有什么关系?“我”在哪里?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也不是丧气话,佛说的是世间的真实情况,我们世界的一切一切有逃得出这句话的么?什么还不是暂时的,出生,暂住,然后渐渐坏的,消灭,最后变成其他的东西?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这样,那你说这个东西在哪?我在哪?对不对,都是暂时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另外,任何一个东西都是其他东西组成的,比如我,肉体都是自然界的元素,思想都是从别处学来的,到底我的本质是什么?只不过就是个假名,为了方便起个名称,有什么本质?追问问题是懂都懂做不到话好说接触色相就贪欲追答没那么简单啊,所以要修行啊。
我们每天都在练习贪嗔痴,练了多久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想转回去,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佛教有那么多法门,有持戒,诵经,有持咒,有念佛,有打坐参禅等等。要学佛,也要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调伏这颗心。
就像你得了病,不吃药能行么?何况思想根本上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起心动念都是这个,怎么能那么容易?如果不每天修佛法多于修贪嗔痴,那个是没有希望转变的。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
推荐你看看徐恒志大德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般若花》),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说的很明白,道理和实践方法都讲的很清楚,我之前也是入不了门,看了两位大德的书受益匪浅。另外《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好好读,就是教你怎么在生活中修,怎么在事情上用心磨炼。
补充上面没说完的:
空也不是空无所有,这个是佛所反对的“断灭空”,都是不对的。
可以多读读《六祖坛经》,“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是印光大师的“敦伦尽分分,闲邪存诚”,该尽的义务都要尽,需要除的是自心的分别执着烦恼。常读的经论,你都没有好好读读,都是自己的意思,这是学佛很忌讳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不是什么也没有,是要破除我们内心对物质对我的执着。追问佛祖有预示到今天科学的兴起追答这个不知道,佛不搞这个,佛只管让你破除烦恼追问是应该抓住现实还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追答“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实名真现实”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无缥缈?这个是佛法要深入的问题,佛法的认识要颠覆我们的观念的。真正把佛说的理搞清楚就不会有疑惑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事都是虚无缥缈,真正真实的是每个人的本有的佛性,可是我们习气深重,习惯性的抓这些生生灭灭的抓不住的东西。要打破在这些习气,就能回归本性。南怀瑾说,人一生都在自欺欺人被人欺。都在捕风捉影,水中捞月。忙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死了一个带你走,把一身习气业障带走。死了一个带不走可是也不是一辈子什么也不做,打成有六度万行,都是通过这些来除习气,去我法二执,自利利他。大乘佛教的六度万行追问大乘佛教就是个二手教材嗅觉是不是真的怎么幻影闻到臭味说是没有闻到吗追答如果说嗅到说没有嗅到,那是妄语。可是这个转瞬即逝,留不住,所以说幻。就像化学反应一样。追问那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没有那么故弄玄虚追答佛法本来没有很玄虚,只是误解太多,注解太多,让人迷惑。追问说到底人还是无法摆脱因果就是世俗的命运摆脱的了人类活就灭迹了追答从佛法看,一切都是平等。
人身和山河大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人身不过是各种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现象,转瞬即逝,就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破了要回归大海。
世间的事事物物也都如此,都是生住异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可是人心不平等,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外面是非我。
认为我的思想我的感受我的身体重要,外界不重要,这就不平等,产生对立分别,这个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个观念会带来种种问题。追问那人是谁创造的呢这种人心不平等又是谁造的追答人心若平等了,本性就恢复了。本性不生不灭。本性都是一样平等,一样圆满,清净,执着了这个小我就产生了这些故事
你没有理解,怎么能说实践不了呢?又怎么实践呢?
佛法是信、解、行、证。是讲求实践检验的,信了佛说的,接下来要深入去理解佛说的意思,经文的意思,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证到佛的境界。这个经过历史上很多人的实践检验,经得起检验的。
学一个东西应该有个虚心的态度么,不理解就应该去加深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还说人家不对,这个恐怕思路不太对。
佛法的空是最难解,也可以说是最核心的东西,关于这个有种种误解。不下一番功夫,不多看看人家怎么解释,光靠自己很难搞明白。
我只提供个线索,空不是空无所有,空是妄念本空,空是空我执、法执。我执、法执(执着有个我,有个法),这个是根本的错误所在,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怎么能轻易就搞清楚了,轻易就破除掉了?
推荐你读一读:
徐恒志居士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实践佛法》《学般若 化二执》等文章(都收录在《般若花》这本书中),徐老也有金刚经的讲解。
另外如果想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在生活中,推荐看《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希望能有帮助。追问就像你说的如果不接触色相怎么去了解它攻破它难道要躲避格格不入吗我理解的空是什么都没了我实践过根本行不了人不人情往来与外界交流有欲望根本容不下来追答谁说不接触色相,是你自己的理解,还是佛说的?
何况 想不接触色相又如何做得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法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大智慧看破虚妄的假象,“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借用儒家《大学》里的一个词“格物致知”,如何是格物?就是看破虚妄的假象。
这个现在这样说,估计你还是不能接受,需要慢慢研究。
或者说,要是没有人,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事情?还不是人思想的问题?
或者说,如果我死了,现在种种事情烦恼和“我”还有什么关系?“我”在哪里?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也不是丧气话,佛说的是世间的真实情况,我们世界的一切一切有逃得出这句话的么?什么还不是暂时的,出生,暂住,然后渐渐坏的,消灭,最后变成其他的东西?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这样,那你说这个东西在哪?我在哪?对不对,都是暂时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另外,任何一个东西都是其他东西组成的,比如我,肉体都是自然界的元素,思想都是从别处学来的,到底我的本质是什么?只不过就是个假名,为了方便起个名称,有什么本质?追问问题是懂都懂做不到话好说接触色相就贪欲追答没那么简单啊,所以要修行啊。
我们每天都在练习贪嗔痴,练了多久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想转回去,谈何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佛教有那么多法门,有持戒,诵经,有持咒,有念佛,有打坐参禅等等。要学佛,也要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调伏这颗心。
就像你得了病,不吃药能行么?何况思想根本上的根深蒂固的习惯,起心动念都是这个,怎么能那么容易?如果不每天修佛法多于修贪嗔痴,那个是没有希望转变的。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
推荐你看看徐恒志大德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般若花》),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说的很明白,道理和实践方法都讲的很清楚,我之前也是入不了门,看了两位大德的书受益匪浅。另外《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好好读,就是教你怎么在生活中修,怎么在事情上用心磨炼。
补充上面没说完的:
空也不是空无所有,这个是佛所反对的“断灭空”,都是不对的。
可以多读读《六祖坛经》,“佛法出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是印光大师的“敦伦尽分分,闲邪存诚”,该尽的义务都要尽,需要除的是自心的分别执着烦恼。常读的经论,你都没有好好读读,都是自己的意思,这是学佛很忌讳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消极丧气的话,而是佛证到的境界。或者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不是什么也没有,是要破除我们内心对物质对我的执着。追问佛祖有预示到今天科学的兴起追答这个不知道,佛不搞这个,佛只管让你破除烦恼追问是应该抓住现实还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追答“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实名真现实”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无缥缈?这个是佛法要深入的问题,佛法的认识要颠覆我们的观念的。真正把佛说的理搞清楚就不会有疑惑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事都是虚无缥缈,真正真实的是每个人的本有的佛性,可是我们习气深重,习惯性的抓这些生生灭灭的抓不住的东西。要打破在这些习气,就能回归本性。南怀瑾说,人一生都在自欺欺人被人欺。都在捕风捉影,水中捞月。忙了一辈子,辛辛苦苦,死了一个带你走,把一身习气业障带走。死了一个带不走可是也不是一辈子什么也不做,打成有六度万行,都是通过这些来除习气,去我法二执,自利利他。大乘佛教的六度万行追问大乘佛教就是个二手教材嗅觉是不是真的怎么幻影闻到臭味说是没有闻到吗追答如果说嗅到说没有嗅到,那是妄语。可是这个转瞬即逝,留不住,所以说幻。就像化学反应一样。追问那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没有那么故弄玄虚追答佛法本来没有很玄虚,只是误解太多,注解太多,让人迷惑。追问说到底人还是无法摆脱因果就是世俗的命运摆脱的了人类活就灭迹了追答从佛法看,一切都是平等。
人身和山河大地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人身不过是各种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现象,转瞬即逝,就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破了要回归大海。
世间的事事物物也都如此,都是生住异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可是人心不平等,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外面是非我。
认为我的思想我的感受我的身体重要,外界不重要,这就不平等,产生对立分别,这个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个观念会带来种种问题。追问那人是谁创造的呢这种人心不平等又是谁造的追答人心若平等了,本性就恢复了。本性不生不灭。本性都是一样平等,一样圆满,清净,执着了这个小我就产生了这些故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