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多变量随时间改变的向量 怎么预测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7:18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1-27 08:11
多变量随时间改变的向量 怎么预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1-27 08:52
使用牛顿拉-克逊法则?我们专业学过这种法则,也是多维向量预测的,使用了多元泰勒级数一阶展开的方式,多次迭代后预估最终值,过程需要用到计算机软件辅助运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1-27 09:41
要探讨因果关系,首先当然要定义什么是因果关系。这里不再谈伽利略抑或休谟等人在哲学意义上所说的因果关系,只从统计意义上介绍其定义。从统计的角度,因果关系是通过概率或者分布函数的角度体现出来的:在宇宙中所有其它事件的发生情况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事件a的发生与不发生对于另一个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如果通过事件定义了随机变量那么也可以说分布函数)有影响,并且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又先后顺序(a前b后),那么我们便可以说a是b的原因。 早期因果性是简单通过概率来定义的,即如果p(b|a)>p(b)那么a就是b的原因(suppes,1970);然而这种定义有两大缺陷:一、没有考虑时间先后顺序;二、从p(b|a)>p(b)由条件概率公式马上可以推出p(a|b)>p(a),显然上面的定义就自相矛盾了(并且定义中的“>”毫无道理,换成“<”照样讲得通,后来通过改进,把定义中的“>”改为了不等号“≠”,其实按照同样的推理,这样定义一样站不住脚)。 事实上,以上定义还有更大的缺陷,就是信息集的问题。严格讲来,要真正确定因果关系,必须考虑到完整的信息集,也就是说,要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的结论,必须全面考虑宇宙中所有的事件,否则往往就会发生误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若另有一个事件c,它是a和b的共同原因,考虑一个极端情况:若p(a|c)=1,p(b|c)=1,那么显然有p(b|ac)=p(b|c),此时可以看出a事件是否发生与b事件已经没有关系了。 因此,granger(1980)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他的定义是建立在完整信息集以及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基础上的。至于判断准则,也在逐步发展变化: 最初是根据分布函数(条件分布)判断,注意ωn是到n期为止宇宙中的所有信息,yn为到n期为止所有的yt (t=1…n),xn+1为第n+1期x的取值,ωn-yn为除y之外的所有信息。 f(xn+1 | ωn) ≠ f(xn+1 | (ωn − yn)) - - - - - - - (1) 后来认为宇宙信息集是不可能找到的,于是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可获取的信息集j来替代ω: f(xn+1 | jn) ≠ f(xn+1 | (jn − yn)) - - - - - - - (2) 再后来,大家又认为验证分布函数是否相等实在是太复杂,于是再次退而求其次,只是验证期望是否相等(这种叫做均值因果性,上面用分布函数验证的因果关系叫全面因果性): e(xn+1 | jn) ≠ e(xn+1 | (jn − yn)) - - - - - - - (3) 也有一种方法是验证y的出现是否能减小对xn+1的预测误差,即: σ2(xn+1 | jn) < σ2(xn+1 | (jn − yn)) - - - - - - - (4) 最后一种方法已经接近我们最常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统计上通常用残差平方和来表示预测误差,于是常常用x和y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f检验)检验y的系数是否为零。 可以看出,我们所使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与其最初的定义已经偏离甚远,削减了很多条件(并且由回归分析方法和f检验的使用我们可以知道还增强了若干条件),这很可能会导致虚假的因果关系。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务必检查前提条件,使其尽量能够满足。此外,统计方法并非万能的,评判一个对象,往往需要多种角度的观察。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诚然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是也要靠科学的探索方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