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6:49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1-30 17:27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30 17:42
问题一:什么叫厄尔尼诺现象 起因是什么?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弧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余下全文>>问题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问题三: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余下全文>>问题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区别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如下:
世界气象组织的网站解释说,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小男孩”的意思,意指天主教中的“圣婴”,因为这种事件常常在圣诞节左右开始到来。它指赤道太平洋一些区域的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每过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可长达18个月。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它描述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赤道太平洋一些区域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虽然拉尼娜的危害通常会弱于厄尔尼诺,但也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极端天气事件。
参考来源
新华网:news.xinhuanet.com/2016-05/13/c_1118861657.htm问题五:跟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是什么?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 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告诉记者,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讯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 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