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的手在耳朵上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6 20:15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11-16 07:13
弥勒佛的手在耳朵上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1-16 07:34
弥勒形象共有三个。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
第三个形象五代开始出现,再演变为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该形象依据后梁时期一个自称弥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样。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可以由人随意调侃、揶揄。这是弥勒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弥勒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佛流行。学术界普遍认为它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高僧契此(?一约916年)。他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江浙间多以契此是弥勒"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他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大肚弥勒佛置于天王殿中央,以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雕刻的布袋弥勒佛,高约2公尺,约作于元代。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石刻布袋弥勒佛,高6.4公尺,宽8.9公尺,创作于元末明初。
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
第三个形象五代开始出现,再演变为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该形象依据后梁时期一个自称弥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样。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可以由人随意调侃、揶揄。这是弥勒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弥勒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佛流行。学术界普遍认为它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高僧契此(?一约916年)。他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江浙间多以契此是弥勒"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他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大肚弥勒佛置于天王殿中央,以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雕刻的布袋弥勒佛,高约2公尺,约作于元代。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石刻布袋弥勒佛,高6.4公尺,宽8.9公尺,创作于元末明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11-16 09:04
弥勒形象共有三个。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第三个形象五代开始出现,再演变为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该形象依据后梁时期一个自称弥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样。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可以由人随意调侃、揶揄。这是弥勒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弥勒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佛流行。学术界普遍认为它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高僧契此(?一约916年)。他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江浙间多以契此是弥勒"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他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大肚弥勒佛置于天王殿中央,以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雕刻的布袋弥勒佛,高约2公尺,约作于元代。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石刻布袋弥勒佛,高6.4公尺,宽8.9公尺,创作于元末明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