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女的.
最后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认识就在一起了.对她没感觉..
慢慢的对她有个感情. 但那个女的现在却不爱我了.最后做了朋友
有没有和现实中一样的爱情故事
答案:4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02:57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2-09 09:5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09 11:06
有,艺术高于生活却源自于生活
这话来解释爱情,很合适吧
爱情真的说不清楚
有美好的悲惨的
只看主人公怎么面对了
这话来解释爱情,很合适吧
爱情真的说不清楚
有美好的悲惨的
只看主人公怎么面对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02-09 13:32
应该有吧,虚拟的故事一般都是完美结局,和现实相反
- 2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2-09 12:24
这就是人们说的,当感情在的时候你不知道珍惜,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她很好!那时已晚了! 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不会是你的! 强求不来的!~~
- 3楼网友:千夜
- 2021-02-09 11:19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论文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的某些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同于固有传统的写法。随着社会生活、作家创作思想的改变,中国古代小说终于突破了久远的传统,开始了创新的尝试,揭开了小说创作的新纪元。
关键字:古典小说 传统 创作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商品贸易的新途径,如海外贸易等。它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外来的文化。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作品的内容即有所改变。比如《初刻拍案惊奇》中“倒运汉巧遇洞庭红”一卷,就是描写明季沿海民众泛海贸易的情形的。内容的改变势必引起表现形式的微妙变化,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某些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同于固有传统的写法。随着社会生活、作家创作思想的改变,中国古代小说终于突破了久远的传统,开始了创新的尝试,揭开了小说创作的新纪元。
如李汝珍的《镜花缘》作品记叙唐敖和他女儿唐小山等人游历海外的种种见闻,充满海外传奇的浪漫色彩。作者在描述幻想中的君子国、淑士国、女儿国、无肠国等时,借遭遇到的各种奇人异事,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暴露和讽刺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寄托自己的理想。这与西方小说借梦幻的游历来抨击现实是很类似的。《镜花缘》里要求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男尊女卑,可以说是作品的重要题,不过作者仍没有摆脱传统的说教的套式,动辄便是:
再如刘鹗的《老残游记》,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为中心,描写他周游各地时的见闻,作者借此着意抨击遍处四方的贪官污吏的恶行。作品中有关人物心理、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较传统的手法有所突破。比如“明湖居说书”、 “黄河上打冰”,都是经常为人们选读的叙景状物的较好片断;第十七回有一段表现翠环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然是受到当时林(纾)译小说的影响:
却说翠环听了这话,不住的迷迷价笑,忽然又将柳眉双锁,默默无言。你道什么缘故?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一定妥当的,所以就迷迷价笑。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倘若随便说说就罢了的呢,这个机会错过,便终身无出头之望,所以双眉又锁起来了。又想到大妈今年年底,一定要转卖他,那蒯二秃子凶恶异常,早迟是个死,不觉脸上就泛了死灰的气色。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干净,眉宇间又泛出一种英毅的气色来。又想到自己死了,原无不可,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兄弟有谁抚养,岂不也是饿死吗?他若饿死,不但父母无人祭供,并祖上的香烟,从此便绝。这们想去,是自己又死不得了。想来想去,活又活不成,死又死不得,不知不觉那泪珠子便扑簌簌的滚将下来,赶紧用手绢子去擦。
另外一部晚清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写法和作品结构形式也与传统的表现方式有较大差别。作品以自号“九死一生”者为中心,历记他所见所闻的“怪现状”,笔墨所至遍及官场、商场和“洋场”。
于人物形象塑造和表现技巧有重大突破的是《红楼梦》。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曹雪芹不但冲破了传统礼教思想的束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人物,而且在作品结构形式、表现方法诸方面都较传统的写法有所突破。“和以前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同前),贾宝玉、林黛玉都是不能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忠、孝、仁、义、节)概括的复杂的新人典型。宝、黛的形象是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红楼梦》的作者也不再借助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来点缀自己的作品,而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注重感情的抒发,正如题《石头记》偈语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全书的叙述是以“情”为线索的,宝、黛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中心。有人曾对《红楼梦》在时间上的漏洞提出过指责,姚燮《读红楼梦纲领》说:
第四回点明李纨时系己酉年,就后文甲寅年云贾兰十五岁,则是时当八岁,其云五岁者误也。黛玉初入荣府时为十一岁,宝玉方十二岁,而前一回子兴云黛玉方五六岁,宝玉七八岁,未免长成得太快。元妃生于甲申年,书有明文,至省亲时,实系二十九岁,宝玉是年十五岁。……后元妃于甲寅年薨,系年三十一岁,今书中作元妃死时四十四岁,殊不合。三十九回时,太君年已七十八岁,其问刘老老年则云七十五,而太君云比我大好几岁,还这么硬朗,于理甚谬。或改刘老老年为八十一二,方合。三十六回云明儿是薛姨妈生日,时盖壬子年夏末秋初也,至第五十七回亦云目今是薛姨妈生日,时癸丑年春二月间也,岂一人有春秋两生日耶?至贾母生日已详叙八月初三一段事,今六十一回探春云过了灯节是老太太生日,则又何也?
但是如果不囿于“史”的传统,这实在是不足为怪的。第一回石头和空空道人的一段对话,道出了作者立意创新的心志。空空道人说石头的故事“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石头答道:
“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假借汉唐等纪年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红楼梦》中还出现了细致的人物衣着、容貌的描写,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都有一番描述。中国古典小说向来不重视的人物心理的刻画,在《红楼梦》里也有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如“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写初恋中的林黛玉的感情的细微变化;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和人谈起自己的话,“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心理活动,原文如下: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此处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大大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可见作品一方面保持了注重描写言、行细节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有极大的发展。
鉴于《红楼梦》在小说艺术上的巨大创造和成就,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小说史从《红楼梦》起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突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是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