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2:58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1-03 03: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 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1.文中第一段提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指什么?为什么“可怕”?2.作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4.说说文段最后一句话这样写的好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03 04:19
答案:解析:  1.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2.(1)报道内容距今时间久远(“十四年前……”),(2)所报道的内容众所周知(已是旧闻)。  3.出于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为了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或“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4.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这样的景象令人难忘。无论纳粹刑罚多么残暴,也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03 05:37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