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代姓的来源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00:12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2-07 02:20
代姓的来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2-07 02:43
代姓的由来 姓氏源流一、代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北狄的一支建立了姜姓国代国(,代国都城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故地在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周元王三年(前473),晋国赵襄子兴兵吞并代国,代国灭亡。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
2、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近代,人们以为“代”是“戴”的白字,将笔画繁复的“戴”改为简单的“代”,成为代姓。
二、戴
常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代姓的来历 代姓源流有两个,一是以国为姓,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代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二是(现代的代姓源于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戴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人口较多。历史名人有唐朝画家戴嵩、东晋学者戴逵、清代史学家戴名世、当代诗人戴望舒等。
请采纳代姓的起源 [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一、代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北狄的一支建立了姜姓国代国(,代国都城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故地在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周元王三年(前473),晋国赵襄子兴兵吞并代国,代国灭亡。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
2、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近代,人们以为“代”是“戴”的白字,将笔画繁复的“戴”改为简单的“代”,成为代姓。
二、戴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百家姓中有姓代的吗? 百家姓中有姓代的。代姓来源:战国时期有代国,被赵国蘘子所灭,其后人以原国名“代”为氏。代氏起源。 代姓源流有两个,一是以国为姓,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代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二是(现代的代姓源于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戴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人口较多。历史名人有唐朝画家戴嵩、东晋学者戴逵、清代史学家戴名世、当代诗人戴望舒等。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高辛氏的次妃有娀氏,生契为尧司徒,封于商,成为商王朝之祖,赐姓子氏。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王朝。契,又名阏伯,曾辅佐大禹治水,因有功封于商丘火正,为中国天文历法创始祖,死后葬于商丘,即阏伯台。阏伯又称火神台、火星台、台形如墓,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三里的王坟乡,墓(台)根基长约二百七十米,高三十五米,全为夯土筑成,台上有祭阏伯庙、大殿拜厅、东西禅台门、配房、钟鼓楼等,台下盖有花戏楼,属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8年)所建,明、清两朝均有修缮,现代又修葺一新,每年农历1月7日成太古庙会,四面八方群众前来朝台,热闹非凡。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王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王朝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王朝也叫做殷朝,迁都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商王朝共传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约六百年。
周武王灭了殷商王朝之后,有不少殷商的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大戴氏国的后人本就为殷氏,但为了纪念故国,后来就有改殷氏为戴氏者,再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出自河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1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的后裔微子启,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乱”后,赐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于商王朝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传岛宋国的第十一代君主名子撝,于周宣王姬静(姬靖)二十九年(公元前799年)即位,至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后被周宣王赐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自此,中华大地又有了一支代(戴)氏。宋戴公的后裔有戴(代)、宋、武、宣、穆、萧、庄、乐、石、华、皇、皇甫、东乡、桓、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墨、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等等一百多个姓氏。
宋戴公逝世后,宋国君位传给子司空,即宋武公(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庶子一支子孙遂以宋戴公的谥号“戴”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人丁兴旺,史称正宗的河南代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子姓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戴公为一世祖。
渊源3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并追封五帝时名君、名臣之后为诸侯。到了周成王姬诵即位之后,辅佐成王的周公在东征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戴国大约就是周朝初年由周王室子弟受封后建立的。这在史籍《世本》中记载:“戴氏,古戴子国,姬姓之后。”关于古戴国的地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戴,故国在陈留”。史籍《春秋》中记载:“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而史籍《汉书》中记载:“梁国甾县,故戴国。”应劭曰:“章帝改曰考城。”自东汉章帝刘炟改甾县为考城,迄1954年考城、兰封两县合并为兰考,其间经历了长达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虽然北魏、北齐和五代梁时几度易名,时间均极短暂。原考城县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一带。戴国灭亡后,戴国王族子孙以......余下全文>>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代姓的简介 代(戴)[代,读音作dài(ㄉㄞˋ)]代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扌为。西郸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扌为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扌为。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扌为为戴姓得姓始祖。
二、迁徒分布
先秦时期,戴姓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繁衍发展,戴扌为数传至戴云升时,戴云升由宋迁居谯郡亳州,之后世代留于此,并形成戴姓历史上的第一个郡望——谯郡。西汉时,戴姓有从豫东迁豫南的,如时称“关东人豪”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而世居谯郡的戴姓为避战乱由亳南迁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并形成广陵郡望。另有一支由豫东迁山东半岛,因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有济水和黄河交汇,这支戴姓以济会为郡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陵戴姓有戴烈因担任三国时吴的左将军而徙江南,其孙戴渊被司马睿引为心腹,而居建康(今江苏南京)。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烽火连天,中原戴姓大举南迁,谯郡戴姓也有被迫南迁者,居谯郡钅至县(今安徽宿县)的戴逵南迁至会稽嵊县西南,东晋时的戴洋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东)人,后迁湖北荆州并定居。可见,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戴姓不仅在江浙一带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徙居今安徽、湖北的。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陈元光婿为戴君胄,为将佐,子为戴仁,父子二人自河南固始随军征讨,后在福建落籍,是为戴姓入闽之始。盛唐之际,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戴姓在陕西、山西、湖南、江西等地均得以发展繁衍。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侵扰,原居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戴姓人有南迁福建、广东者。蕉岭一世祖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县,于元代徙居镇平(今广东蕉岭)招福乡黄泥崛,子孙昌盛,传至十二世,有仁忠、仁恭兄弟迁往台湾屏东,十三世、十四世中又有数十人迁往台湾高雄、新竹、桃园、内浦等地。明洪武年间,戴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迁于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清代时还有福建戴姓陆续不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姓族人移居海外者。如今,戴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以江苏、浙江两省为多,这两省的戴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代姓的源头,姓代的祖先是谁。 渊源1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的大戴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高辛氏的次妃有娀氏,生契为尧司徒,封于商,成为商王朝之祖,赐姓子氏。
周武王灭了殷商王朝之后,有不少殷商的遗族以国为氏,称殷氏,其大戴氏国的后人本就为殷氏,但为了纪念故国,后来就有改殷氏为戴氏者,再后有简笔写作“代”者。该支代氏出自河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的后裔微子启,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在西周初期,周公旦在平定了“管蔡之乱”后,赐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于商王朝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子启后来建立了宋国。传岛宋国的第十一代君主名子撝,于周宣王姬静(姬靖)二十九年(公元前799年)即位,至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后被周宣王赐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自此,中华大地又有了一支代(戴)氏。宋戴公的后裔有戴(代)、宋、武、宣、穆、萧、庄、乐、石、华、皇、皇甫、东乡、桓、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墨、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等等一百多个姓氏。
宋戴公逝世后,宋国君位传给子司空,即宋武公(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庶子一支子孙遂以宋戴公的谥号“戴”为氏,世代相传至今,人丁兴旺,史称正宗的河南代氏,后有简笔写作“代”者。子姓代氏族人大多尊奉宋戴公为一世祖。
渊源3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载,春秋时期有一古戴国,为姬姓诸侯国。
姬姓代氏族人皆尊奉戴于隐公为得姓始祖。
渊源4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渊源5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渊源6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渊源7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陈蒙古八旗的一支,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