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学习人生之道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9 18:15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5-09 12:22
如何学习人生之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5-09 12:54
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今天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过去有认为改变思维的学习就是好的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为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学以致用。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真的觉得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真的觉得很迷惑的一件事情,都三十多岁了,功名没有,事业没有,前途暗淡。很多事情,不该操心的不要去操心。生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想到死呢。人间的事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要去问鬼神呢。先把眼前做好,就是在我们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先把眼前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学习并且建立,不用超越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的或者悬而又悬的东西,只有这样一点一点的学习起来,到了该立的年龄,才真正可以立起来。所以三十而立,并不是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心灵的标准,恒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所要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一种立的标准。就是自己认可了,我一生的所为,有什么用的准则。当带着这样的准则走入四十岁,就是四十不惑。


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怎样才能做到不惑呢?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但到了三十岁以后,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不是你心灵真正想要的东西,要学会舍弃,要做到内心不惶惑,需要大智慧。把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钱你可以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敢于舍弃的时候,人才接近不惑的状态。什么是不惑的状态呢,就是面对世界给你的很多不公正的打击和缺憾时,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迅速在这个位置上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中庸之道就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


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是孔子所说的五十知天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什么是知天命呢,就是求学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时候,要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把很多本来可以宣泄出去的抱怨苛责,都压在了自己的心理,因为你不再向他人推卸责任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给自己少了很多开脱的理由。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呢,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在这个社会上跟别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这种苛责都要重要得多。孔子说:只有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的蜚短流长,只有小人,总在琢磨说别人如何不利于自己,而君子宁可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大道之约,不去推卸自己的责任,那个大道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不见得要去做很多的技巧,但需要做到知命知理知言三个境界。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理 无以立也,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其实人生是倒着的先知言,在与人言和读书的过程中了解这个社会,这样才能知人,知道他人怎样,但是知人之后,不能够担保你不怨人,你也会抱怨别人,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短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再明事理,知理之后,人就做到立了。也就是说人自我建立了以后,这种抱怨会少了很多,这时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知命,这个知天命就是孔子说的作为君子,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所以说五十才能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基本上不怨天不尤人了,就达到了孔子的这个境界。庄子的《逍遥游》也有这样的表述,就是全世界都在夸你的时候,在劝你的时候,让你往前走一步的时候,而不加劝,这个劝的意思是,在别人的鼓励和怂恿的时候,再多做一点,他说我不会,全世界的人都在苛责你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了的时候,而内心保持不沮丧,就是把人间生活的百态人间学习的道理最后到了一种熔铸的提升。到了这个境界,就是六十耳顺。


六十耳顺,顾名思义就是什么样的话都能够听得进去。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甚至看到不合理的事情,即使是六十岁的老人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就是听什么话,都觉得人家有道理,这一定是自己了解了天命,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做到最大的尊重别人。什么是耳顺,就是任何一个事情有他存在的道理,听任何一种话,你会站在他人的出发起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也就是说真正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这是一种体会。所以说:六十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和包容。也就是你看到很多人,每个人以他的生活方式呈现的时候,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的这个体系,能够体谅到他的体系,如果你知道他带着什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许就会多一番谅解。应了一句谚语,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其实耳顺之人是什么呢,就是不管那朵云在五百米还是一千米,他总能体谅到,他在这个高度,他在这个位置,和他的想法。其实一个人要做到耳顺,是要让自己做到无比辽阔,可以愈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让自己的标准,坚持在某一个地方。也跟中庸之道差不多,中庸其实就是学习了所有外在知识以后,得到的内心的陶冶和熔铸,达到这个境界以后就到了七十随心所欲。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人生越到后来,经历越多,所受千锤百炼越多,越强调从容不缓,只有了解这个外在过程,才能稳健地建树自己的内心。人生苦短, 在今天这样一个加速度的社会里,外在的压力太大,一个人只有有效地建立内心价值系统,才能把这种压力变成生命的反张力。看看孔子描述的生命中的这些历程,好像有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悲悯包容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学习论语,学习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的光芒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让我们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的,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做出一种无愧的交待,让我们越早实现那种最高的人生境界就越好。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以他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看着后世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建立起来自己的效率,整合起来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建立起来有用的人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09 15:35
活到老学到老
  • 2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5-09 14:53
顺其自然吧,让他在生活中自己学习
  • 3楼网友:千夜
  • 2021-05-09 13:15

卡耐基系列,有许多关于人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就是,多读一些名家名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