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梅州都有什么习俗?越详细越好,越多越好,越准确越好!!!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9:58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4-12 17:58
说说关于婚嫁,生老病死,特色的习俗······总之,越多越好!答得好再加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2 18:55
梅州是世界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客家人除却建祖祠、敬祖宗的祭祀活动,最普遍、最广泛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当属建“公王”坛、宫、庙和祭祀“公王”的习俗,其古老神奇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扛公王”习俗,历史悠久,寓意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保护和传承这一客家习俗,是客家侨乡联系亲情、友情、乡情、祖国之情的重要纽带。
  
  
  一、客家古老的“公王”崇拜
  
  闽粤赣客家地区,是世界客家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客家文化的孕育和形成的中心区域。而位于粤东山区,号称“客都”的梅州,山川秀丽,民风淳朴,千百年来,聪明智慧、勤劳朴素的客家人在这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粤大地谱写着古老神奇与现代文明的和谐之歌。
  梅州客家,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但源远流长,富有内涵,而且形式多姿多彩,伴随着客家迁徙历史而产生的客家民俗事项活动,从不同的生产、生活层面体现了客家人的历史和所处的地域环境特色及其人文精神,为越来越多的民俗学家和世人关注。客家众多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文化事项和生产事象等是客家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间信仰,以其神秘的色彩,独特的形式,深广的影响力和跨越时空的历史穿透力,代代相传;是保存民族特征,延续民族意识的重要民俗事项,其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活动形式就是建造祖祠和神坛庙宇,并举行祭祀等民俗事项活动,以此方式纪念先祖和膜拜神灵,祈求国泰民安,成为一种传统文化而不断发展,沿袭至今。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对我国祭祀事象说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可见,民间信仰和民俗事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布衣,历史久远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遍及中华大地。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根深蒂固,世代相传。一方面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信奉和利用,并以统治者的法制观念和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和专横。另一方面,悠久的原始信仰与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造就了无数的杰出儿女和仁人志士的浩然正气。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磨难仍能坚韧、执着、傲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作为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人,历经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在梅州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在继承和弘扬中原文化,兼容本土文化的进程中,表现出其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和其特有的个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间信仰。
  以梅州地区祭祀“公王”这一民间信仰及围绕其所产生和表现的客家民俗事项、事象为例,在我国河南、福建、江西等地均有“公王”崇拜的民间信仰和习俗。而在粤东梅州,客家人中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除却对祖宗的崇拜和祭祀,当属“公王”崇拜。“公王”崇拜的民间信仰以及由此伴随产生和发展而来的相关民间习俗,是梅州客家地区最普及、最有影响力的活动形式。在梅州城乡,只要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几乎都设有公王坛或公王庙,有些地方甚至有十几个、数十个(包括河唇伯公、塘唇伯公、井头伯公、陂头伯公、桥伯公、路伯公、土地伯公等等)公王坛或宫、庙,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并不普及甚至少见。由此可以看出“公王”的崇拜信仰与梅州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是梅州客家最为普及和最为崇拜的神灵之一,并随着粤东客家人的播迁,“公王”崇拜陆续在港澳台等地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华人中流传。
  
  二、“公王”在客家中的地位
  
  梅州客家对“公王”的崇拜极盛,早在宋代,建公王庙或公王坛就已经十分普遍,而且在各地或各个自然村建“坛”或建“宫”,或建“庙”,都有各种故事传说且富有动人的情感或传奇的色彩,在各种故事传说中,尤以“三山国王”最负盛名。各地人们崇信的“公王”原形,出处不一。有说是祖宗神,有说是山神、土地神等神灵的化身,也有说是地方官宦、朝廷重臣,他们或德高望重,或功勋显赫,或清正廉明,或为民除害而遭受奸臣陷害,因此深受子民百姓的爱戴和缅怀而尊为神,供奉为“公王”。祈求“公王”神灵显赫,庇佑百姓,守护一方平安。
  在梅州客家地区,“公王”常冠以当地地名,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公王”。如梅县松口镇梅溪公王、山口村公王,梅州泮坑公王等。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梅州的“泮坑公王”,其“公王”庙(又称“三山国王”庙),因传闻有求必应且在民间有“泮坑公王保外乡”的谶语而闻名于东南亚各国,深受本地外出邑人、华侨以及外乡人的顶礼膜拜而香火长年鼎盛。
  在梅州地区,“公王”不但是人们意识中的“守护神”,还是人们祈愿永保平安、消灾赐福的精神寄托。对“公王”的祭拜,昭示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
发表日期:2004年6月7日 出处:梅州指南网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4-12 19:17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