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振聋发聩的意思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00:22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12-31 01:38
振聋发聩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12-31 02:29
问题一:振聋发聩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问题二: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 振聋发聩——发:开启;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
他们清醒过来。问题三:“振聋发聩”是什么意思? 释 义 发:兴起。聩:天生耳聋。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 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近义词 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英 文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 句 烈士家属感人肺腑的谈话,对服刑人员不啻(chì)是振聋发聩,有些人感动得流下泪来。  纠 错 不能写成“振耳发聩”  “振聋发聩”是一个常用成语,但其中的“聩”,却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在误书的字,包括我们现在的一切出版物在内。由于这种以讹传讹的写法,就出现了“振聋”表示“使耳聋者能听到”,而“发聩”则也被认定为相同意思的情况。这样一来,本来含有两层意思的成语,在今天的工具书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注释为“发出很大的声音,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见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339页)。  姑且不论这种注释是否确切,单是“聩”字引起的误解,就值得很好地研究一下。  “聩”的常用义项是“聋”。但是在这个成语中,前边已经有了一个“振聋”,后边的“发聩”,就不应该再表示同样的意义了,正如“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这样的成语一样。所以,我以为这个“发聩”,应当表示“使眼睛不明者能看见”,但“聩”确实当作“聋”讲。那么,这个字就应当是另外一个同音形近字:“瞆”。其左边是“目”,而不是“耳”。  据查,“瞆”,音Kuì。宋王洙、胡宿二人所编,而由司马光呈上的《类篇》一书中注云:“目无精也”。清代文人叶燮的《原诗》里曾有所谓“其余非戾则腐,如聋如瞆不少”的描述,其中的“聋”、“瞆”同时出现,就分别表示两种状况,即“耳不聪”与“眼不明”。此外,《正字通》、《广韵》、《篇海类编》、《字汇》等工具书里对“瞆”的注释,分别是“目昏”、“目疾”、“目病”、“目风疾”等。总之,无一例注作“聋”。  应当说明的是,“瞆”也有过与“聩”,即“聋”相同意义的用法,但那是作通假字使用的,比如《新唐书·元稹传》中的“不疾废目毛瞆”和宋代赵湘《本文》中的“不若盲瞆之大”的话。其中的“瞆”,由于前边已有表示“目无精”的“目毛”、“盲”这样的字出现,所以就被通假为当作“聋”讲的“聩”字用了。但是,通假并非“瞆”的本义,他处则不足为训。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提议,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应当由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机构予以规范,将这个被误书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常用成语,恢复本来面貌:“振聋发瞆”。而其含义也应注释准确,即:“使耳聋人能够听到,使失明者可以看见。比喻某种言论或行动具有使人警醒的力量”等。问题四:振聋发聩的意思是什么? 声音大,能然聋人也听见。
比喻文章见解发人深省。问题五:振聋发聩跟发聋振聩有什么区别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发聋振聩: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根据意思看,二者并无区别,就是各人语言习惯怎么用了。
望采纳哦~谢谢啦~问题六:《永生的眼睛》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什么 振聋发聩——成语,作谓语、定语,聩:耳聋。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永生的眼睛》中“振聋发聩”指的是“父亲”所对“我”说的话使“我”之前片面的看法有了认识,使“我”明白父母亲的用心。在文中,作者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表示不理解,但是父亲的一番话使作者明白帮助他人的道理,想法慢慢改变过来。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问题七:振聋发聩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12-31 04:04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