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蜜蜂正在减少的原因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9:48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1-02 20:08
蜜蜂正在减少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1-02 20:32
问题一:蜜蜂数量惭惭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 大量使用农药所致问题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蜜蜂正在消失 我国蜜蜂正急剧减少,野生蜂群几乎灭绝,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至于原因,科技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小林介绍,最大的“凶手”就是农药与化肥的滥用。使用化学杀虫剂,植物当中就会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存在于植物整个生存循环系统中,植物新生长的每一个叶片、花朵中都会有这种化合物。这种情况下,蜜蜂采蜜的时候,就会受到这种特殊物质的感染。
为此,孙小林建议,应该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真正为蜜蜂创造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随着“拯救蜜蜂公益大行动”的启动,蜜蜂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蜜蜂的典型模式和典型人物将会被广泛的宣传推广,进而改善蜜蜂的生存环境。
仅靠这些行动还不足以拯救蜜蜂。在我国,蜜蜂的生存面临多重威胁,比如谁来养蜂。目前,我国放蜂队伍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80%以上,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另外,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吴杰指出,蜂农缺乏政策支持,所导致的后果将不容忽视。
我国缺乏对蜜蜂授粉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大多情况是蜂农义务授粉,一些分布集中但数量较少的作物地区,缺少一定的授粉费用,蜂农不愿来放蜂,造成该地区作物的授粉不充分不全面,最后影响了产量,向日葵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在一些国家,蜂农授粉是有偿的。比如美国有250万个蜂群,其中150万以上是出租授粉,一个蜂群大概可以获得170美元的租赁费,蜂农收入的90%是靠出租蜜蜂获得的,蜂蜜反而成了附加产品。吴杰认为,我国也可以建立类似的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蜂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主要对蜂农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养蜂业和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所有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和调节;保证授粉技术推广的顺利推行,逐渐实现市场化运营;加快授粉技术的推广力度,逐渐建立蜜蜂有偿授粉机制。问题三:我养了一些蜜蜂,发现峰群一天天减少是怎么办? 蜜蜂是以蜂王为中心和群居的、而且每个蜂箱只能允许一个蜂王、如果后期再生长出来的蜂王、它们势必要争夺或有一方带领一部分蜜蜂搬家。估计你的蜂群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1.有外来侵略者残杀(蜂箱周围能看到死峰)。2.另外一个蜂王把它们带走了。3.在没有蜜源的情况下、你没喂糖、饿跑了。
以上分析、多数原因是另一个蜂王带走的可能性大。你可以回收、办法:根据蜜蜂路线寻找到它们的窝、然后用带蜜的峰箱可以回收。问题四:为什么蜜蜂会消失,它们去哪了? 都在花丛中问题五:蜜蜂为什么会死蜂蛹,是什么原因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 1.病原 为蜜蜂蛹病毒。 2.症状 死亡的工蜂蛹和雄蜂蛹多呈干枯状,也有的呈湿润状,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正常饱满度,体色呈灰白色,并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的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体无臭味,无粘性,多数巢房盖被工蜂咬破,露出死蛹,头部呈“白头蛹”状。在患病蜂群中也有少数病蛹发育为成年蜂,但这些幼蜂由于体质衰弱,不能出房而死于巢房内。有的幼蜂虽然勉强出房,由于发育不健全,出房后不久即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采集力明显下降,分泌蜂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所以对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影响很大,病情严重的蜂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 3.诊断方法①症状诊断 (1)蜂箱外观察: 患病蜂群工蜂表现疲软,出勤率降低,在蜂箱前场地上可见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或发育不健全的幼蜂,可疑为患蜂蛹病。 (2)蜂群内检查: 提取封盖巢脾,抖落蜜蜂,若发现封盖子脾不平整,出现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有插花子脾现象,即可初步诊断为患蜂蛹病。 ②鉴别诊断 蜜蜂蛹病的病状常易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病状相混淆,可根据其特征加以区分。 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现幼蜂翅残缺或蜂蛹死亡,此种情况可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蜂螨和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般是弱群受害较重,常出现成片封盖巢房被工蜂开启,死蜂蛹头部外露,呈”白头蛹“状,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状幼虫病多出现在大幼虫阶段,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蜂蛹病无此症状,受美洲幼虫腐臭病危害的蜂群也会出现死亡蜂蛹,其典型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无此病状。 + D7 W6 e8 X* C% G' m9 i ③样品送检 如需确诊,可将死亡蜂蛹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做血清学诊断。 ①传播途径 蜂群中的病死蜂蛹以及被污染的巢脾是蜜蜂蛹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蜂王是该病的又一重要传染途径。 I②发病时间 发病时间:云南、福建出现在12月份,四川在2~4月份,江西、浙江在3~4月份,陕西在4~6月份,甘肃6~8月份。, O1 @8 c' [- B; C ③发病程度和危害情况 各地区和各蜂场之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有个别蜂群少量蜂蛹死亡,如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蜂群群势较强,辅以更换蜂王措施,病情则可得到控制。严重病群,由于大量蜂蛹死亡,采集蜂数量减少,蜂群生产力下降,蜂蜜和蜂王浆的产量大幅度降低。若发病率高达30~50%,则蜂群完全失去生产能力,并且很难维持蜂群的生存,最终导致整群蜂死亡。 ④发病相关因素 (1)与温度的关系: 蜜蜂蛹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蜜蜂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寒潮过后,易发生蛹病。 (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 在外界蜜粉源充足,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饲料贮备,蜂群群势较强的情况下,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喂蜂,蜜蜂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遇阴雨或寒潮时易发生蜂蛹病。 (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 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较重,喀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则很少发生,就蜂王年龄而论,一般说来,老蜂王群易感染,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5.综合防治技术1 p1 c* W$ ]2 n; ~/ S& ?2 d i K ①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 蜜蜂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同一品种不同蜂群抗病力也不一样,......余下全文>>问题六: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里面的几乎和大概可不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 都不可以去掉。
几乎这个词起到强调作用,强调蜜蜂飞得低.
减少阻力是对蜜蜂低飞的原因的猜测,是一个主观的看法.有了大概更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使文章更准确可信.问题七:养蜂技术死蜂是什么问题?蜂群无活力,不生猛是什么原因?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