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重修定王台碑记清·夏献云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7 11:07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1-07 00:36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 重修定王台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 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 ②宅:贾谊故宅。 ③蒇:完成。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 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0-01-26 19:21
1.C 2.D 3.C 4. ①一下子扩展(或“凑足”)白银有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 ②由于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 ③明确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 解析: 1.博:求取,换取,换运 2.A以:①介词,在;②介词,按,按照。B也:①语气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②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C则:①连词,那么,就;②转折连词,却,可是。D之:①②皆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错在无中生有或曲解文意,文中并无此信息。“并无封号”不是没有分封,而是没有封号 译文: 湖湘地方的人崇尚气节,民风敦厚。即使是穷乡僻壤的愚鲁之人,谈到某某忠义、某某孝顺,往往神情突变、感动奋发。大概是这里的人尊崇为人根本,浸染磨砺后,形成一种风气很久了。那千古以来不可磨灭的人,忠义方面没有比贾太傅更显著的,孝道方面没有比长沙定王更有名的,一幢贾谊宅,一座定王台,岿然独立在湖湘大地上。 我在同治九年(庚子年)奉命来到湖南。光绪二年,修整贾太傅祠的工作完成了,就商议重修定王台,但心愿没有实现。今年春上,地方绅士李兴谟君等人拿重修之事请求(政府)。官府里和绅士中都有心愿相同的人,一下子就凑足白银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定王台面貌焕然一新。 查考《汉书》的记载,汉景帝二年时,分封他的儿子刘发做长沙王。因为刘发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他的母亲与程姬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唐姬并没有封号。相传定王刘发修筑高台,有的说是为了遥望程唐二位母亲,有的说是为了眺望生母唐姬。《长沙县志》提到过“双女墓”,但地方已经不能查考了。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等典籍里查考那留下来的记载看,遥望唐姬应是正确的。宋代朱熹、张栻两位夫子登临定王台时写有诗作,元朝许有壬最先提到定王的孝思。《楚宝》记载说定王派人运米到长安,再换运来长安的土修筑高台,以表示思亲之情,这种说法一定没错。《北海碑》记载说:“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帝刘秀中兴后,开始到湖南舂陵祭祀先祖,李邕的北海碑足以弥补祭祀大典的缺失,也表达出文人骚客尊敬崇尚的心意。有关蓼园的记载见于任昉的《述异记》,修建蓼园更是刘发孝思的证明。又据考证,宋代时候定王台曾做了长沙学宫,现在我们仍照原来的构建情形祭祀。 如今明窗大开,风景特别优美。再在空地上恢复蓼园的原貌,高台侧旁有一道细泉叫作古涧泉。泉流旁边是东涧草堂,向南是望云山馆。这里有泉池,有山馆,又交杂种植着花草竹木,足够当作流连停憩之所,可以在此表示崇敬仰慕之意。 整顿好秩序法纪,是把守一方土地的官员的职责;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不忍心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那一定会忠于爱戴他的君王。我在湖南从政的这段时间,一点点贡献都没有,看到这地方教化流行、风俗纯美,就明白这里的伦常秩序法度纲纪大有来由。登上这个高台,那一定会在百世之后再听闻到这种遗风而人心振奋。这些聊当作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0-08-31 12:56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