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清朝的辫子是不是猪尾巴?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8:26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3-19 11:37
为什么清朝人的辫子被称作猪尾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3-19 12:04
清朝的辫子是猪尾巴,后来还演变为牛尾巴。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忍了鼠尾巴一百多年的中国人对辫子做些改良,头顶留的头发有了一巴掌大,辫子也粗了许多。
那时期外国人大量来华,对这种发型亲切地称为“猪尾巴”,甚至成为外国人对中国男人的主要印象。
到了清朝晚期,发型又有变化,留的头发更多了,男人们都以拖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为荣,很多人形容为“牛尾巴”,如同一般“辫子戏”中表现的那样。



扩展资料
清朝男人的辫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那一时期,是对辫子要求最明确、最严格的时候。
当时,满清皇朝把肯不肯剃发留辫提到愿不愿意做顺民的高度来看待,这才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俗谚。
且因为剃发令的颁布,在江南地区激起许多反抗,就是因为清朝蛮横地强制推行剃发令激起来的民变。
那一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
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那形象,不是搞行为艺术的,还真不敢去挑战大众的审美。反正我要是活在明末清初,肯定要反抗一下的。实在不行,出家修道也在所不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男人的辫子:顺治时只能脑门留一小撮头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3-19 16:08
开始是,特别是还没入关的时候,就是在后脑勺那留一撮,后来慢慢变成留一半了
  • 2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3-19 14:57
pigtail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猪尾巴,一种是辫子。造成猪尾巴的误解是翻译上的误区,还有小日本的起哄。 清朝最早剃发令下的标准发式是,金钱鼠尾,而非电视剧中粗长的发辫。金钱鼠尾很小很细,可以穿过铜钱的钱眼,个人感觉丑的一比。之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留的头发就越来越多,辫子也越来越粗,到清末形成了现在电视剧中的阴阳头。
  • 3楼网友:佘樂
  • 2021-03-19 14:22
【顾业民】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 一、後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後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馀根。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後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後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後,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於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於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四、清代後期,即嘉庆以後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後,名为「辫子」或「发辫」。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纵观满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经历,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 发式沿著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後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第二, 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再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但始终是象征奴隶的标记。 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著变。 第三, 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到一七九九年以前,历时一五五年,占整个清代二六七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著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慢,到一七九九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 而一七九九年以後,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 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第四, 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满清一代二六七年间,一直持续著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清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於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清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 4楼网友:鸽屿
  • 2021-03-19 13:37
猪尾巴是当时英国人对清朝辫子头的叫法,豚尾奴就是这么叫出来的。 满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小数民族,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只留下一半头发,且将头发结成辫子,是方便打猎。野外打猎时可将头发全部收入帽子里,或将头发盘在头上。长久以来,这种发式就成为民族特色。入关后为压制汉人的抵抗情绪,要求头发衣冠满族化。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满清入关政策。 《历史的底稿》中说首先是西洋人少见多怪,心怀种族歧视之见,说国人的辫子pigtail(猪尾巴),后来一心要脱亚入欧的日本人也跟着起哄,猪尾巴长猪尾巴短地叫”“辫子,不仅给了洋人骂自家的由头,还是奴隶的标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