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有关黄河的神话传说】与黄河有关的神话故事的名称(至少3个)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3 12:56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2-23 06:15
【有关黄河的神话传说】与黄河有关的神话故事的名称(至少3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23 06:54
【答案】 1.华夏儿女缘何称炎黄子孙
  公元前25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轩辕氏黄帝这面大旗.于是,一朵朵绚丽的文明之花,便从黄帝这个人文始祖中先后开出.黄帝植谷,黄帝造车,黄帝捕鱼,黄帝制镜,黄帝纺纱……在中国文化的曙光里,处处留下了黄帝的剪影.
  同时,中华民族的另一远古英雄也出现在这黄土高原上.他就是炎帝.史传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作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而治百病,所以又称为神农氏.在他率领下的原始部落,于黄土高原上的渭河流域,种植百谷百蔬,使这一带的黄土地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后来,炎、黄二帝联合起来,在涿鹿大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而在孤泉大战中,黄帝又打败了炎帝.黄河流域经历了大裂变和大融合,炎、黄两族逐渐融合,也同化了其他一些民族部落,最后形成了以黄帝为黄同祖先的多民族的华夏族.据说,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充满灵光的中华民族的远古英雄,都是黄帝后裔.而进入阶段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的祖先,也都是黄帝子孙.他们自称为“华夏”,有时也单称“华”或“夏”,而把黄帝奉为始祖,又自称为“炎黄世胄”或“黄帝子孙”.凝重的黄土地上,因此而开掘出了一个农业中国.
  于是,黄色成了中国的国色.中国的龙,多被绘以黄色.隋、唐以后皇帝穿的龙袍,以黄色制作;帝王宫廷的装饰,也最尚黄色.才接受百官的朝贺;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黄河边上“黄袍加身”,才坐上皇帝龙椅的.
  黄河、黄土、黄帝、黄帝子孙,正好是一组极有文化意义的象征.也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常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黄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3.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4. 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5. 三门峡名称的由来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中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的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似乎只有鬼神才能通过;人门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
  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条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6.壶口瀑布
  黄河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相峙的壶口,就看到了我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的高度一般在15~20米之间,虽然在我国众多的瀑布中,高度不算很大,然而它的水量却是我国瀑布中最大的.滚滚黄河水从高空跌入只有30~50米宽的石槽里,水花飞溅,水声震天,激流澎湃,雾气冲天.登高观望,好像一把特大茶壶向外倒水,冲力很大,形成了“混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景象.壶口之名便由此而来.
  观壶口瀑布,令人惊心动魄.巨量的河水,似银河决口,大海倒悬.那气势,那声响,当是华夏国土上最为雄壮的奇观了!数里之外,便可听到壶口瀑布的轰鸣.瀑布激起的团团水烟雨雾,远远即可看见.倘若走到壶口瀑布附近的岩石上,则会感到土地在剧烈地颤抖,山谷间则回荡着隆隆的雷鸣般声响,仿佛在河水的巨大冲击之下,大地山谷已觉得无法抵抗,只得任凭河水肆虐,冲刷岩石,带走泥土.
  壶口瀑布风光,随四季而变换.春天的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所谓“桃讯”来临.时值桃红柳绿之际,风和日丽,远山开始披上一层淡淡的翠绿.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上游宽阔的河道 ,继而倾泻跌下,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此时之水色山光,显得格外妩媚.
  而当夏季来临,黄河进入洪汛时期,河水水位急骤抬高,反而减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从而使过来口瀑布变成了一滩急流,河面宽阔,波涛汹涌,别具特色.
  及至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秦晋高原万里无云.登高远望,壶口瀑布的来形去势,一目了然,不禁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宇,幻景象.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黄河壶口瀑布则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故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滔撼孟门”的诗句.
  数九寒天,秦晋高原往日的黄色大地顿然消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派北国风光.此时之壶口瀑布亦变成一匹白练,尤其令人神往.
  要尽情地领略壶口瀑布之气势,当下到壶口中腰的岩石上,此时再抬起头来,跌落到顽石之上,溅起无数的水珠,眨眼之间便化成了缥缥缈缈的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横跨苍穹.河水随后又冲进一个深槽,奔腾着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涌来了岛排山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映日彩虹连山水,满天风雨不见云”.
  若再靠近瀑布,可发现在壶口瀑布的“壶嘴”正中,有一块闪亮的石头,似乎在瀑布的急流之中,随水流上下漂浮着,其形状像一只玩水的乌龟,故称为“龟石”.它又像一颗明珠,两侧滚滚跌下的两瀑宛若两条蛟龙,龙腾而珠跃,形成了一幅极其生动形象的双龙戏珠的图画.对于这块奇异的石头,曾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有的说是当年禹王治水时,“先壶口,次孟门,后龙门,依次凿石,引水而下”,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这块奇石,就是治水时留下的“宝石”;亦有的传说此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神石”;还有的说是伏羲兄妹俩成亲时的“媒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2-23 08:00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