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聊斋志异》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异同与为什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10:03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2-10 19:56
《聊斋志异》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异同与为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2-10 20:3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题材广泛,语言精练,人物描写细腻、鲜明,寓意深刻。因其独特的选材角度,充满浓郁的奇幻色彩,一直深受影视界的青睐。在诸多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故事中,《画皮》是最典型的一部作品。且不说1986年和2006年两版电视剧《聊斋》中《画皮》的精彩片段,单说电影,《画皮》就有三个版本,迄今最受关注的,莫过于2008年由陈嘉上指导的最新版《画皮》。该影片融合了港台和内地诸多明星,并赢得了两亿多的票房佳绩,不过,影片从主题到矛盾冲突再到人物形象,都与原著差别很大。为何二者虽然有很多的不同却一致受到众人追捧?现将原著和新版电影的异同进行比较,来一探究竟。 一、 电影与原著的不同点 就《画皮》电影与原著两者的不同点来说,电影的爱情主线同原著的说教主题大相径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很大区别。现就从主题、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将电影和原著进行比较。

2 (一)主题不同 《画皮》电影与原著主题的不同在于:原著《画皮》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旨大意的定位由清朝末年“对轻率纳妾者的批判讽刺”转变为当今社会对“世人正派行事,勿被华丽外表蒙蔽的警示”;电影《画皮》则围绕“爱情”展开。 就原著来说,《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中记载了蒲松龄写作《画皮》时依据的资料、典籍:晚清学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六《王树庐芮录·聊斋志异》云:“《画皮》本之《宣室志》(卷一)吴生妾刘氏,又见《鬼董》(卷一)第四条吴生,殆即一事。”,吴生“纳妾得虎”一事,说江南吴生游会稽时娶刘氏为妾,后发现她喜欢以小动物和生肉为食,原来美妾是一只凶恶的老虎;《闲居杂缀》录《潞安志》“虎变美妇”一则,讲述一虎褪虎皮变美妇,留宿孤馆,男主人公心生爱慕纳其为妾,怎想几年后猛虎又披皮化虎,咆哮而去。 可见,清代人以“纳妾得虎”作为《画皮》写作的原型,在他们心中,蒲松龄的《画皮》主要想表达对男子轻率纳妾的批判。 当今时代,学者又为《画皮》赋予新的定义,雷群明的《聊斋写作艺术鉴赏》这样写道: 《画皮》直到今日,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它告诫我们:一定要百倍警惕化装成美女的恶鬼那样一种现实生活中的两面派,不要被他们彩绘人皮所迷惑而受骗上当;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自己行得正,站的直,不能为私情和贪欲所动,否则难免杀身之祸。 该文中,已经没有了对男子轻率纳妾的批判含义,取而代之为警示世人端正行为,认清本质的意义。包括李洪武的论文《新版<画皮>,只是原著一张皮》中,也将原著主旨定义为说教警示文。 之所以对原著中心的理解出现转变,段宗社在其《<画皮>的传播与意义转换》一文中作出分析:其一,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大的变革,社会革命、新旧斗争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主流思想意识,对《画皮》的理解将善恶斗争的主题凸现出来;其二,当今社会不再存有一夫多妻制度,纳妾问题被随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将现实社会的特点孕育到对文章的理解中。 综上所述,不论是清朝末年的纳妾观点,还是当今社会的警示作用,原著《画皮》都

3 在相应的时代给读者提点,读者从中得到共鸣和启发,这也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 再说电影,导演陈嘉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的《画皮》是“用爱情包装了一个鬼故事”。影片以江都都尉王生、王妻佩蓉和九霄美狐小唯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这条爱情纠葛的主线以小唯闯入王生夫妇的幸福婚姻为始,以小唯的放弃和退出、王生夫妇的婚姻复归温馨平静作终,其间的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内心和人物之间的矛盾错综交织,但这条爱情主线始终清晰可循,使故事给人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感。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婚姻爱情问题。 时至今日,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制作影片更多倾向迎合观众,获取利润。影片《画皮》主旨倾向的改变正是体现了当代商业电影的特点:对人物、情节作平面化处理,能消除观众的理解障碍,更容易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可,获取票房。新版《画皮》虽然摒弃了原著说理性主旨,欠缺内涵深度,但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很好的满足了观众观看影片的心理需求,保证票房推动经济,亦是成功之作。 (二)矛盾冲突不同 《画皮》电影与原著矛盾冲突的不同在于:原著《画皮》将矛盾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的矛盾冲突表现在书生和恶鬼,第二部分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异人和王夫人;而影片《画皮》就是一场爱情冲突。 从原著来看,《聊斋志异选评》中将《画皮》的矛盾冲突根据原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除鬼”,矛盾冲突体现在“妖(丑恶)”与“美(人)”之对,寓意就是当今所谓的“现象”和“本质”之对,王生因为贪恋美色被美的外表迷惑,不知美人的内在本质乃是丑陋的恶鬼,道士除鬼,画皮后的本质显露无疑,“妖”与“美”不分形成“外”不符“内”的矛盾。第二部分“救生”, 冲突在王夫人和异人之间展开,涉及的是“因”与“果”之对,王夫人为了解王生种下的“因”,忍受了异人侮辱谩骂的“果”。两部分冲突很好的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紧凑合理,并别出心裁的说明作者心意。 从电影来看,影片整体就是一场复杂的爱情冲突。电影的重心放在了爱情纠葛上面,妖爱人,人爱妖,妖爱妖,人爱人;妖为妖死,妖为人死,人为人死,人为妖死......看似复杂的冲突,其实都是围绕一个“爱”字展开,虽然表面上容易被多角恋迷惑,但抽丝剥茧,“爱”始终贯穿影片,算是为中心的突出下足了功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2-10 21:15
影视作品还要考虑到收视率,肯定不会原版照搬的拍,也就早期大陆拍的聊斋 符合原著一点,但是肯定还会有偏差的,建议看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