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谁的名言?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位思想家对当时的诸侯混战是怎样看待的?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方略/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4-10 18:42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10 19:31
孟子。儒家
孟子坚决反对诸侯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是其“仁政”学说的根本性立场,是其性善论、性情论以及宇宙意识的必然结果,其中寄予了对广大黎民百姓深刻的同情。至为重要的是,孟子的战争理论始终都是一种强国理论,更是一种努力向孔子“大同”理想不断进发的政治理论。孟子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把战争的可能性消除在未萌之际,也就是从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做起,杜绝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以及“暴君污吏”贪污腐败而引发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不诚信、不和谐。只有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不诚信、不和谐,战争的根源才能真正消除。
孟子的治国方略是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强调社会伦理道德。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4-10 22:32
孟子,儒家的。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 2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10 21:16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 3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4-10 20:17
孟子
儒家
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