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用古语怎么说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8:48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1-01 21:07
招聘用古语怎么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01 21:49
问题一:古代形容向社会招贤纳士的话怎么说 看看什么时期的呗。隋唐之前都是请出山的,或者自愿来投的。之后的年代都是科举。问题二:招聘古代怎么说 普通百姓称为招或求,官场招聘称为考,就是金榜提名时了问题三:古代招人的叫什么 招什么人啊?
招女婿叫入赘问题四:古代的人是怎么招贤纳士的 科举制
2333问题五:古代是怎么招聘人才的 建议参考韩信问题六:古代招聘的书怎么写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XX (XX:封号)
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特昭告天下,择日选妃。各地州县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钦此问题七:古代是怎么招工的 古人都招长工,一干就是几年,那时的人也不贪,有口饭吃就行。现在就不行了,找不到那样的人了。问题八:古代招贤纳士的公榜内容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汉魏)应玚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翼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且为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得到曹丕(公子)的礼遇,受宠若惊。
清人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盛称此诗道:“德琏《侍集》一诗,吞吐低回,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已之衷,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采菽堂古诗选》卷七)问题九:古代招贤纳士的圣旨内容 圣旨;
求贤令1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2,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3?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4,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5。”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6!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7?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8?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9,唯才是举10,吾得而用之。
通过招贤纳士笼络大批优秀人才,是华夏文明得以绵延不息、兴盛至今的原因之一。古人招纳贤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据《孟子》记载,商汤曾五次派人“以币聘”伊尹辅治国政,后来伊尹助汤灭掉夏桀。到了周代,招贤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制度,规定每年三月都要“聘名士,礼贤者”,广征八方人才。此后,我国历代都有具体的人才招聘的政策、形式与方法。
归纳起来,古人招贤纳士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筑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是古代帝王招贤纳士的一种常用手段。典出战国:燕昭王欲报齐仇,拟招徕人才,向郭隗问计。郭隗说:“请先自隗始。”昭王即为其筑宫室而敬之如师,并在北易水南(今河北易县东南)筑台招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燕昭王礼贤下士名声不胫而走,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局面,于是乐毅、邹衍、剧辛、苏代等相继而至,使燕国日益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有首唐诗曾赞道:“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三国时,诸葛亮也曾“筑高台于成都之前,以延四方之士”。
二是出招贤榜。亦称求贤令。汉高祖曾发布“招贤诏令”遍于天下,还规定凡发现的人才,当地郡守都要亲自勉励,驾车送至京城,不为者罢官。三国时,曹操曾三下“求贤令”,聚集了众多人才,形成“猛将如云”的局面。朱元璋率义军征战,所到之处皆布有招贤榜。
三是荐举。历史上许多朝代实行过荐举人才的方法。有才不荐,朝廷治罪。春秋时,施伯向鲁庄公推荐曹刿,长勺一战大败齐军。汉武帝下荐贤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明初,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杨士奇,一生以荐贤为己任。
四是实地查访。曹操一向重视通过调查访问获得人才。明朝左光斗风雪之夜私行查访,发现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朱元璋非常重视到隐处求才,使明初“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五是“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汉名士东方朔写信自荐,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引起汉武帝注意,最终被招入宫中。
招女婿叫入赘问题四:古代的人是怎么招贤纳士的 科举制
2333问题五:古代是怎么招聘人才的 建议参考韩信问题六:古代招聘的书怎么写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XX (XX:封号)
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特昭告天下,择日选妃。各地州县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钦此问题七:古代是怎么招工的 古人都招长工,一干就是几年,那时的人也不贪,有口饭吃就行。现在就不行了,找不到那样的人了。问题八:古代招贤纳士的公榜内容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汉魏)应玚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翼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且为极欢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得到曹丕(公子)的礼遇,受宠若惊。
清人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盛称此诗道:“德琏《侍集》一诗,吞吐低回,宛转深至,意将宣而复顿,情欲尽而终含。务使听者会其无已之衷,达于不言之表,此申诉怀来之妙术也。“(《采菽堂古诗选》卷七)问题九:古代招贤纳士的圣旨内容 圣旨;
求贤令1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2,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3?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4,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5。”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6!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7?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8?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9,唯才是举10,吾得而用之。
通过招贤纳士笼络大批优秀人才,是华夏文明得以绵延不息、兴盛至今的原因之一。古人招纳贤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据《孟子》记载,商汤曾五次派人“以币聘”伊尹辅治国政,后来伊尹助汤灭掉夏桀。到了周代,招贤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制度,规定每年三月都要“聘名士,礼贤者”,广征八方人才。此后,我国历代都有具体的人才招聘的政策、形式与方法。
归纳起来,古人招贤纳士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筑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是古代帝王招贤纳士的一种常用手段。典出战国:燕昭王欲报齐仇,拟招徕人才,向郭隗问计。郭隗说:“请先自隗始。”昭王即为其筑宫室而敬之如师,并在北易水南(今河北易县东南)筑台招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燕昭王礼贤下士名声不胫而走,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局面,于是乐毅、邹衍、剧辛、苏代等相继而至,使燕国日益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有首唐诗曾赞道:“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杰乘风来。”三国时,诸葛亮也曾“筑高台于成都之前,以延四方之士”。
二是出招贤榜。亦称求贤令。汉高祖曾发布“招贤诏令”遍于天下,还规定凡发现的人才,当地郡守都要亲自勉励,驾车送至京城,不为者罢官。三国时,曹操曾三下“求贤令”,聚集了众多人才,形成“猛将如云”的局面。朱元璋率义军征战,所到之处皆布有招贤榜。
三是荐举。历史上许多朝代实行过荐举人才的方法。有才不荐,朝廷治罪。春秋时,施伯向鲁庄公推荐曹刿,长勺一战大败齐军。汉武帝下荐贤诏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明初,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杨士奇,一生以荐贤为己任。
四是实地查访。曹操一向重视通过调查访问获得人才。明朝左光斗风雪之夜私行查访,发现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朱元璋非常重视到隐处求才,使明初“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五是“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汉名士东方朔写信自荐,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引起汉武帝注意,最终被招入宫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1-01 22:11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