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考复读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07:05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3-21 23:45
电脑不碰,网游号删掉。最好能提高多少分,手机也不带,应该说初中到高中从没认真学习过(先别鄙视我),现在没办法不想去民办的学校,想复读一年,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希望…如果拼了命去读?不要复制党,如果真有希望今天就开始拼了本人今年高考210分?有没有先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3-21 23:53
人的潜力是BT的(我男朋友说的)……!有空建议去看看一部日剧《龙樱》,关于日本高考的,很不错。如果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说明帮助的也可以找我哈~加油哦!亲爱的同学,我以一个复读生的身份回答你~我第一次高考(07年)上不到二本线,复读后,第二年考试得了一本。另外我的男朋友是香港浸会大学的,而他高中前两年除了语文政治,其他的基本没上过课……但最后不知道是突然RP爆发还是变身超级赛亚人,高考分数比大二模拟的高了1.5倍……所以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就好像50分到80分比80到95要来得容易得多一样的道理~~其实你只要努力冲到国家211工程里的学校(跟三本分数线差不多,但比三本好!)就可以了,前途还是很光明滴~~不管你将是怎么做,总会有收获的,毕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嘛!~但是从实际的角度去说,在理想的条件和正常的状态下,提高100分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考虑到你的基础很差,但是如果找到正确合适你的学习方法,杀到3本线也有相当大的可能,因为你的分数低,冲上一定的分数相对冲高分容易,有一定难度,你都要有信心,一定不要灰心丧气
参考资料:以上均出本人手笔,如有雷同,纯属活该!
参考资料:以上均出本人手笔,如有雷同,纯属活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3-22 03:46
看你这样完全是基础问题啊!如果好的话可以提高100分左右,复读意义不大。 建议上一个好就业的高职高专 学一门技术 。
- 2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22 02:19
你分不是很高,进步空间是很大的,反正我知道的有一个进了两百多分的。
当然这种人是朵奇葩啦~!
要看你是怎样拼命咯~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就看你的努力会不会让奇迹出现在你额身上咯
顺便说一下,我今年也准备去复读,大家一起加油咯~~
- 3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3-22 01:01
2010年全球第一大考——中国高考的帷幕刚刚落下,走出考场的莘莘学子里,有很多人在焦急中期盼;也有许多人因发挥不佳而沮丧;还有许多人在不服输中暗暗下定决心,准备重返高考课堂再奋战一年,来年再步入自己向往的大学。但是最近一直争论不休的是:明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届河南考生参加高考,由于新课改的教材变了,选择复读是否会遭遇困难,复读的路是否会走得更加艰难?今年高考失利的考生还应不应该选择复读?我们的回答是:复读之路仍在脚下,只要你走,必能踏出一片天地。
其实,由新课改而引发的有关高考复读的争论由来已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专家对山东、江苏、湖南等新课改先进省份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高中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只要复读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短时间内将新教材重新复习一遍,就完全握有胜算,而且还有优势。高三的教师都知道:只要考纲不变,无论教材怎么改变也都不会脱离考纲而影响高考。
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新教材也只是增删了一部分知识,而并非全部改变。拿英语学科来看,英语考纲的基本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词汇量增加了;新课改的英语教材的课文变化了,分册增多了,但以上都并非难以克服。再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明年的高考英语将把听力成绩计入总分,而这实际上只是恢复到2001年的试卷分值分布。河南这几年的听力一直在考,却未计入总分,而其他省市一直是把听力成绩计入总分的。再如:新教材与老教材对比而言,新教材内容显得凌乱,老教材则是更显传统,也更系统。考生选择复读时只需要把新教材复习一遍,把增加的词汇背会而已。
另外,会考我想不会折合计入总分的,因为会考已经过去。而且很不严格,我们这都是抄的,高二老师也没说要重视会考。
至于提高多少,重要的是看自己了,要自信,心态要好,别纠结于太多事。
复读什么时候都是允许的,不可能因为一次高考失误,就剥夺上大学的权利,不让复读是不让公立学校办复读班(很早就有这个规定),因为那样占用教学资源,学校会把好老师都安排到复读班的,这样可以提高升学率,呵呵,是为了防止部分人从中牟利吧,不过我们这小地方是管不住的(一直在办)实在不行,私立的也有不错的补习班。
我也是这届的河南考生。、很不好的成绩,大概也要面对高四。改版算什么,游戏改版不一样玩么!希望这句话能让你乐观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