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高家梁荞麦种植海拔高度是多少 地标是多少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21:26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2-04 15:46
翁牛特旗高家梁荞麦种植海拔高度是多少 地标是多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2-04 17:02
荞麦主要在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种植。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阿坝州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细圆粒荞”、“川荞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西荞1号”、“大苦荞”、“水荞”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
2.选茬整地
1.选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整地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差,易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以利于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气体不能交换,一旦水分蒸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板结形成坚硬的表层,不利于荞麦出苗和根系发育;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肥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作畦开沟排水。
深耕是中国各地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秋深耕为主。在进行春、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3.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荞麦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及收获时间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1.基肥: 荞麦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荞麦高产的基础。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肥料,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荞麦生产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厩肥和土杂肥。粪肥以人粪尿为主,是一种养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粪肥是基肥的主要来源,易分解,肥效快,当年增产效果比厩肥、土杂肥好。荞麦田基肥施用有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获后,结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进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高产,效果最好。荞麦多种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农家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荞麦基肥的需要,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荞麦产量大有好处。目前用作基肥的无机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作基肥可结合秋深耕或早春耕作时施,也可在播前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肥:在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播种时溜肥或结合“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荞麦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传统的种肥是粪肥,这是适应肥料不足而采用的一种集中施肥法。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用无机肥料作种肥成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作种肥的无机肥料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栽培荞麦以每亩施30公斤磷肥作种肥定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可与荞麦种子搅拌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一般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烧苗”,故用这些化肥做种肥时,要远离种子。
3.追肥: 荞麦生育阶段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也不同。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荞麦茎叶的生长,花蕾的分化发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看: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亩以5~8公斤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硼、锰、锌、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4.合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1.播种量
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公斤,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kg为宜。阿坝州播种量一般甜荞每亩5kg,苦荞每亩播种量4kg。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瘠薄地主要靠主茎。一般参照中肥地密度指标,在肥地适当减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
同一品种的生育日数因播种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日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
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稠。
5.播种方式
荞麦播种方式不同,荞麦的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消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稠。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
1.选种
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阿坝州荞麦品种多,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主栽品种选用经提纯复壮的地方品种和育成的“川荞1号”、“西荞1号”等。在二半山区选用“大苦荞”、“细圆粒荞”、“川荞1号”、西荞1号”等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中熟及中晚熟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西荞1号”、“猪屎荞”等耐寒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川荞1号”、“西荞1号”、“大苦荞”、“水荞”等早中熟高产的品种。
2.选茬整地
1.选茬
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上于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以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荞麦对茬口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口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也是荞麦的主要茬口。
2.整地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气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合于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易出土全苗,要求精细整地。整地质量差,易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是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措施。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如果时间允许,深耕最好在地中的杂草出土后进行。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以利于水分、养分和空气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气体不能交换,一旦水分蒸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板结形成坚硬的表层,不利于荞麦出苗和根系发育;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肥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与积水,在多雨季节及地势低洼易积水之地,尤其是稻田种植荞麦,更应作畦开沟排水。
深耕是中国各地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措施。深耕能熟化土壤,加厚熟土层,同时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荞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秋深耕为主。在进行春、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3.施肥
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根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荞麦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特点及收获时间有关,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寒山地,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密度、品种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掌握。
1.基肥: 荞麦播种之前,结合耕作整地施入土壤深层的肥料,也称底肥。充足的优质基肥,是荞麦高产的基础。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无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肥料,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荞麦生产常用的有机肥有粪肥、厩肥和土杂肥。粪肥以人粪尿为主,是一种养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粪肥是基肥的主要来源,易分解,肥效快,当年增产效果比厩肥、土杂肥好。荞麦田基肥施用有秋施、早春施和播前施。秋施在前作收获后,结合秋深耕施基肥,它可以促进肥料熟化分解,能蓄水,培肥,高产,效果最好。荞麦多种植在边远的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或作为填闲作物种植,农家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荞麦基肥的需要,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荞麦产量大有好处。目前用作基肥的无机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基肥最好与有机肥混合沤制后施用。磷酸二铵、硝酸铵、尿素和磷酸氢钙作基肥可结合秋深耕或早春耕作时施,也可在播前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肥:在播种时将肥料施于种子周围的一项措施,采用播前以肥拌籽、播种时溜肥或结合“种子包衣”等。种肥能弥补基肥的不足,以满足荞麦生育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并能促进根系发育。传统的种肥是粪肥,这是适应肥料不足而采用的一种集中施肥法。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用无机肥料作种肥成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常用作种肥的无机肥料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栽培荞麦以每亩施30公斤磷肥作种肥定为荞麦高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或磷酸二铵作种肥,一般可与荞麦种子搅拌混合使用,硝酸铵和尿素作种肥一般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烧苗”,故用这些化肥做种肥时,要远离种子。
3.追肥: 荞麦生育阶段不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也不同。现蕾开花后,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此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荞麦茎叶的生长,花蕾的分化发育,籽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看: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苗情长势健壮的可不追或少追;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每亩以5~8公斤为宜。无灌溉条件的地方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用硼、锰、锌、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作根外追肥,也有增产效果。
4.合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关。合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合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关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1.播种量
荞麦播种量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种方式和群体密度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甜荞每亩播种量2.5~3公斤,苦荞每公顷播种量1.5~2kg为宜。阿坝州播种量一般甜荞每亩5kg,苦荞每亩播种量4kg。
播种量与荞麦产量直接相关。播种量大,出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单株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反之,播种量小,出苗太稀,个体发育良好,单株产量虽然很高,但单位面积上株数少,产量同样不能提高。所以,根据地力、品种、播种期确立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荞麦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影响荞麦分枝、株高、节数、花序数、小花数和粒数。肥沃地荞麦产量主要靠分枝,瘠薄地主要靠主茎。一般参照中肥地密度指标,在肥地适当减低密度,瘦地适当加大密度。
3.播种期
同一品种的生育日数因播种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其营养体和主要经济性状也随着生育日数而变化,同一地区春荞营养体较夏荞大,春荞留苗密度应小于夏荞。
4.品种
荞麦品种不同,其生长特点、营养体的大小和分枝能力、结实率有很大差别。一般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营养体大、分枝能力强,留苗要稀;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则营养体小,分枝能力弱,留苗要稠。
5.播种方式
荞麦播种方式不同,荞麦的个体生长发育也不同。条播植株营养体较大,能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田间通风透光好,留苗密度相对较稀。点播植株穴内密度大,植株发育不良,密度难于控制,相对留苗较多。撒播植株出苗不均匀,留苗密度大,靠植株自然消长调节群体,留苗密度要稠。
根据各地实验研究结果:在中等肥力土壤,条播种植甜荞适宜的留苗密度为每亩6万株;苦荞为每亩7.5万株。目前国内外对荞麦高产技术的研究,有认为依靠多分枝、多结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也有认为应控制分枝,提高主茎果枝结实率,使养分集中利用,限制荞麦无限生长,提高单株粒重等不同技术观点和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后者优于前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