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3:53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11-12 19:45
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1-12 20:25
(1)政策问题的特性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政策执行人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①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首先是和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的。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全面性的政策要比局部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高层级的政策要比低层级的政策执行难度大。而在同一层级,同属于局部性的政策,也可因业务内容的简单与复杂程度的不同,在政策执行的难度上有很大差别。
  ②政策所要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的种类越多,就越难以制定清楚明确的规则,用以约束政策对象的行为。在种类繁多的情况下,难以制定正确、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其执行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
  ③政策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的多少,也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效果。一般来说,政策涉及的人数越少、越明确,政策执行就越容易,越有效;反之,政策执行就越困难,越无效。
  ④政策问题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也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人们因历史传统的熏陶,而养成一套行为定向及模式,常习惯于某种成规,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要想全面改变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目标团体行为所须调适量越小越好,这样不至于造成人员的抵制,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中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分析政策本身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使政策得以有效执行。
  ①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正确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利益,能被执行者所认同,被政策对象所拥护,因而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反之,政策执行必然会在政策执行者、政策对象的消极应付和抵制中搁置。政策的正确性,首先要求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其次要求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②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者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从操作和技术上来说,它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同时,政策的具体明确性还要求政策目标是切合实际并可以达到的,是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必须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政策方案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在实际政策执行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③政策资源的充足性。无论政策制定得多么具体明确,如果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那么,执行的结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政策方案要涉及政策资源的具体规定。一般来说,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3)政策以外的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除了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以外,还有目标团体、政策执行人员、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等因素。
  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目标团体是指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团体的态度。目标团体顺从、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成功;目标团体不顺从,拒不接受政策,政策执行就会失败;目标团体只部分接受,也会加大政策执行的难度。可见,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接受的程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现实中的政策变形走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所导致的。政策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对某项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其精神实质,就导致政策在传达、宣传、执行中的失真、失当、失误。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执行者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常打折扣,甚至搞出各种各样的“对策”,阻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当政策执行者兼政策对象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时,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会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上面政策或是硬顶,或是软拖,或执行起来马马虎虎。另外,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政策任务的完成。如果执行者尤其是领导者没有对政策实质的把握能力,就很难争取到政策执行所需的种种资源,不能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和制定正确的实施方案,不能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从而难以有效地执行政策。可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a.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因为:
  从纵向沟通来看,上级机构的政策标准本身是无生命的,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传播给执行者。而执行者对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上级机构对政策的解释和执行者对政策的了解,而且上级机构对执行情况的了解电只有通过沟通渠道方可获得。
  从横向沟通来看,由于一项政策的实施常常涉及众多机构和执行人员的分工合作,而在他们的分工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误会、隔阂以至矛盾冲突,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相互交换意见、看法,以弥合意见分歧,消除误会和隔阂,化解矛盾冲突,进行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从执行者与目标团体之间的关系来看,目标团体对政策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目标团体不可能自发地接受政策。执行者不仅要通过沟通渠道将政策指令传递给目标团体,而且更重要的是执行者应该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团体说明政策所具有的意义与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与时代背景,以及推行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和执行政策。
  b.协调是管理组织为了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协调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政策协调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即每个层级执行领导者对所属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间所作的协调;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包括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平级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
  ④政策环境。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进行,不适宜的环境妨碍政策的顺利实施。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及心理环境等方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