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欧佩克的策略变了吗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2:54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3-27 20:04
欧佩克的策略变了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3-27 20:55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落。由于欧佩克(即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全球石油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油价大幅下降过程中,各界非常关心欧佩克政策取向。回顾1960年欧佩克成立以来,特别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欧佩克策略变化过程和效果,将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未来欧佩克策略取向。
  石油禁运与欧佩克限产保价策略
  欧佩克虽然在1960年就已经成立,但欧佩克真正影响力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才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欧佩克真正成为世界石油市场中主导力量,欧佩克也认识到自身具备成为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条件。欧佩克清楚地看到油价大幅上涨是通过产量减少(石油禁运)达到,并且产量减少、价格大幅上涨带来是欧佩克石油收入大幅增长,这不仅提高了欧佩克短期石油收益,而且石油产量减少为欧佩克成员国长远发展留下了更多资源。从长期看,欧佩克认为也是有利,由此欧佩克确立了欧佩克限产保价政策。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上国家石油公司涌现高峰期,而欧佩克成员国国家石油公司纷纷成立是这一高潮中最重要事件。在欧佩克成员国完成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后,全球石油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欧佩克实行石油禁运提高石油价格措施为非欧佩克产油国劣质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激励;另一方面跨国石油公司被迫从欧佩克成员国中退出后需要寻找新资源接替区域,非欧佩克资源国成为跨国石油公司新投资重点。而石油禁运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加快了非欧佩克石油资源国和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合作。欧佩克石油禁运结束后,并没有对产量进行控制,在1974—1979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基本在3000万桶/日上下波动,但随着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增长,非欧佩克成员国产量开始增加。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增长造成欧佩克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份额稳步下降,1979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份额已由1973年52.85%回落到47.30%。
  由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所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最初既造成了欧佩克石油产量下降,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1980年欧佩克石油总产量由1979年3124万桶/日下降到2725万桶/日,1981年石油产量则下降到2314万桶/日。虽然1980年和1981年欧佩克产量下降主要是伊朗、伊拉克产量大幅下降结果,并不是欧佩克内部协商控制产量结果,但在产量下降造成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后,显然对欧佩克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1973年后持续高油价刺激了非欧佩克产油国纷纷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在许多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生产尚处于发展初期情况下,勘探开发投入增加结果必然是新增产能持续扩大。在非欧佩克产量扩大后,欧佩克选择了限产保价策略,1982年之后欧佩克开始设置成员国产量限额以继续维持相对较高价格,结果造成欧佩克石油总产量自1980年以来连续6年下降,欧佩克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份额也由1979年47.30%下降到1985年29.05%。
  石油收入减少与欧佩克市场份额策略提出
  在欧佩克限产保价策略下,非欧佩克产油国获得了高油价利益,而全球石油开采成本最低中东地区产能却大量闲置。由于限产保价政策实施,1985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只有1670万桶/日,只相当于欧佩克1979年日产量53.44%。尽管欧佩克在努力限产保价,但由于非欧佩克石油产量较快增长,石油市场价格仍在稳中下降,按当年价格计算,1985年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由1979年29.75美元/桶回落到27.56美元/桶。显然,在这一时期,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政策结果不仅使其石油产量明显下降,石油价格也出现了下跌,由此造成欧佩克石油收入大量减少。石油收入减少严重制约了欧佩克成员国经济发展。要改变经济发展中面临困难就必须增加石油收入。1985年6月初,在沙特举行了OPEC九国石油部长非正式会议,提出要实施石油政策战略性转变,从牺牲产量维护油价,转变为优先考虑市场份额。1985年夏天由沙特阿拉伯提出市场份额策略直接指向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将其产量至少增加到以前配额所规定水平;第二个目标是遏制在全球能源份额下降并阻止非欧佩克石油份额增长。与第二个目标相联系是迫使非欧佩克国家在与欧佩克合作管理油价方面发挥自己作用。1985年12月9日,欧佩克76届部长级会议宣布:“石油输出国组织将确保和捍卫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合理份额,使之与其成员国发展所必需收入相一致。”在确立了市场份额战略后,从1986年开始,欧佩克石油产量及产量所占份额在多年回落之后开始迅速增加,到1992年,欧佩克石油产量已经从1985年1670万桶/日上升到2613万桶/日,欧佩克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份额也从1985年29.05%低点回升到1992年39.72%。
  非欧佩克产能增加非对称性与欧佩克市场份额策略持续
  在欧佩克确立了优先考虑市场份额策略后,欧佩克行动对世界石油价格和非欧佩克国家石油生产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欧佩克提升市场份额行动在1986年造成了石油价格大幅下降,这虽然打击了一些高成本石油生产者,但总体看,并未造成非欧佩克石油厂商产能退出市场,1986年油价暴跌以及此后一段时期石油价格低迷并未造成高成本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减少。相反,非欧佩克石油产量总体保持稳步增加态势,非欧佩克石油产能对价格机制反应非对称性对欧佩克进一步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非欧佩克石油产能在油价回落和大幅下跌过程中都没有退出市场使欧佩克意识到,通过降价无法收到“驱逐”对手目,但维持高价却会激励非欧佩克劣质石油资源开采。面对非欧佩克产能增加非对称性和潜在进入威胁,为达到欧佩克短期最低目标收入并保证长期利益最大化,欧佩克就必须放弃维持油价策略,而转向并继续执行市场份额优先策略。在保持适当市场份额策略下,意味着如果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公司过量进入,欧佩克并不会减少产量,在此背景下,新进入者过量进入将造成国际油价下降。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公司开采成本明显高于欧佩克成员国,这就会抑制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公司劣质资源开采。由于欧佩克具有资源和成本优势,欧佩克从限产保价策略向保持市场份额政策转变增强了欧佩克价格竞争性。自1985年年底欧佩克确立了市场份额优先策略后,欧佩克石油产量份额在1993年再次超过了40%,从1993年到2014年,20多年时间欧佩克占全球石油产量份额一直略高于40%。由于世界石油需求量稳步上升,欧佩克相对稳定市场份额也意味着欧佩克石油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该说,从1985年欧佩克提出市场份额优先策略以来,这一策略一直得到较好执行,而1993年之后欧佩克产量份额一直略高于40%,意味着该份额应该是欧佩克最乐于接受水平。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回落过程中,各界虽然对欧佩克有许多期待,但从欧佩克成立以来欧佩克策略变化和国际油价波动历史观察,欧佩克仍然继续坚持原有市场份额优先策略与未实行限产保价政策策略并不让人意外。
  新阶段欧佩克竞争对手是谁
  1985年年底,欧佩克提出市场份额优先策略实际上针对是非欧佩克产油国潜在进入者。但必须看到,2001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大大影响了石油在能源产品中竞争力,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持续下降。2013年,石油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为33%,比2001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比1980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显然,从更广视角看欧佩克,可以发现,新阶段欧佩克策略不仅要考虑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品竞争力,还需要越来越重视石油在能源产品中竞争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