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有毒,最大能用多少量啊。急!!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8:33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2-18 20:33
附子有毒,最大能用多少量啊。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2-18 21:04
药典及中药教科书规定,不超过15克。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大用量至30克左右。确为内寒严重,可用到50克左右。所谓的“火神派”,更会用到100克以上。
究竟用多少,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来决定。
患者自己,不可随意尝试使用该药。
究竟用多少,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来决定。
患者自己,不可随意尝试使用该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19 01:36
我的使用经验是先少量,10克-15克,服用三天后,看用后的感觉,效果不明显再加量,每次加5克-10克,之至出现较好的效果后,停止加量,保持这个量服用7天-10天,再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我现在用量是25克,一个星期了,还没有明显效果,在江油邮购的附子明天到货,准备继续加量。
最大用量是根据病情而定,不是一定的,引用资料:欲谈附子临床应用的毒性反应,必须正确理解附子之临床用量,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是有分歧的,有的学者主张用大量,有的学者以临床用大量附子、或科学实验而反对前者意见,各持己见,孰是孰非现在没,尚难定论,今后也难得出统一意见,笔者曾侍诊于叔父,见其平生善用附子,豫中人誉为附子大夫,一剂药日用附子五、六两者屡见不鲜,最多者每天用到九、十两,湿寒痼疾,连用附子十斤以上者很多,并未见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经验,沉寒湿疾、饮澼之痼疾附子必须用到出现全身口舌发麻、腹鸣、腹泻等,才会收到特殊效果,如果胆识不及,日用量达不到予定之中毒症状,虽日用附子等辛温药,亦不会收到予期之效果。
下面是引用的资料:
附子的用量规律及机体表现
阴寒极盛,逼阳上越外脱,附子非大剂急进不能挽回败局。若为寒湿痼冷着于经络、脏腑筋脉者,不可骤予大剂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之渐,去亦应缓图。在辨证明悉,遣[方]无差之前提下,从每天三或五钱开始,每两付药增加五钱,直到服至予定之中毒症状时再原量服三或四天,以后每天减去附子五钱;减到一两时就基本痊愈了。善后处理以巩固疗效。方中其他臣使药可以酌情增损,如果病人出现于时或者似有上热,可加杭芍数钱,一般情况下不减附子用量。附子用量一般为三钱(中药学),临床用五六两、十两不等,笔者认为附子没有规定极量的必要,应因人因症而施,以药试病则药不任咎,以病遣药则毒药直胜灵丹。
服用大量附子的机体反应,一般情况下在初起十天不明显,惟后继续加大量时,患者开始口唇发麻,继之全身发麻,腹中呼噜翻腾,伴随腹泻,泄出物大多为白冻粘液,无腹痛下坠,此时患者自觉腹内凉气向外放散。重时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此时患者无大汗大喘等脱症,心中清楚),此为药病相搏,痼疾除根之时,切勿惧怕忙乱,更忌用药解毒,大约经两小时左右麻木瞑眩症状逐渐消失,此时用量不再增加。如果胆识不及,用量达不到这个程度,药虽对症,也难迅速收效。若于局部中毒(口舌麻木、腹鸣腹泄)而停止加量,必须原量连续服用十天左右,让肚中寒积完全排除时,再减附子分量。
最大用量是根据病情而定,不是一定的,引用资料:欲谈附子临床应用的毒性反应,必须正确理解附子之临床用量,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是有分歧的,有的学者主张用大量,有的学者以临床用大量附子、或科学实验而反对前者意见,各持己见,孰是孰非现在没,尚难定论,今后也难得出统一意见,笔者曾侍诊于叔父,见其平生善用附子,豫中人誉为附子大夫,一剂药日用附子五、六两者屡见不鲜,最多者每天用到九、十两,湿寒痼疾,连用附子十斤以上者很多,并未见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经验,沉寒湿疾、饮澼之痼疾附子必须用到出现全身口舌发麻、腹鸣、腹泻等,才会收到特殊效果,如果胆识不及,日用量达不到予定之中毒症状,虽日用附子等辛温药,亦不会收到予期之效果。
下面是引用的资料:
附子的用量规律及机体表现
阴寒极盛,逼阳上越外脱,附子非大剂急进不能挽回败局。若为寒湿痼冷着于经络、脏腑筋脉者,不可骤予大剂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之渐,去亦应缓图。在辨证明悉,遣[方]无差之前提下,从每天三或五钱开始,每两付药增加五钱,直到服至予定之中毒症状时再原量服三或四天,以后每天减去附子五钱;减到一两时就基本痊愈了。善后处理以巩固疗效。方中其他臣使药可以酌情增损,如果病人出现于时或者似有上热,可加杭芍数钱,一般情况下不减附子用量。附子用量一般为三钱(中药学),临床用五六两、十两不等,笔者认为附子没有规定极量的必要,应因人因症而施,以药试病则药不任咎,以病遣药则毒药直胜灵丹。
服用大量附子的机体反应,一般情况下在初起十天不明显,惟后继续加大量时,患者开始口唇发麻,继之全身发麻,腹中呼噜翻腾,伴随腹泻,泄出物大多为白冻粘液,无腹痛下坠,此时患者自觉腹内凉气向外放散。重时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此时患者无大汗大喘等脱症,心中清楚),此为药病相搏,痼疾除根之时,切勿惧怕忙乱,更忌用药解毒,大约经两小时左右麻木瞑眩症状逐渐消失,此时用量不再增加。如果胆识不及,用量达不到这个程度,药虽对症,也难迅速收效。若于局部中毒(口舌麻木、腹鸣腹泄)而停止加量,必须原量连续服用十天左右,让肚中寒积完全排除时,再减附子分量。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2-19 00:39
这要根据具体的症状来确定。
- 3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2-18 23:14
一般用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的,这些都是常规用量。不过“火神派”的医生一般都用两三百克的,如果自己没把握还是不要乱用,就按常规量吃。
卢崇汉的扶阳讲记就讲了很多用大剂量附子的例子,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卢崇汉的扶阳讲记就讲了很多用大剂量附子的例子,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 4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2-18 21:47
李可老中医用附子经验-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
李可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桂,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
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
与优势。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
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
会。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威胁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本方对多种老
年重危急症的泛应曲当之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故不揣浅陋,将本
组方在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生力参10-30克(
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射香0 .5克
(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
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
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本方脱胎于
《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
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射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
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
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
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究
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
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历代度量
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
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
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
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
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面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
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
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百挽垂绝之
生命。1961年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
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湿,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
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 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按理代药理
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
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
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
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
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
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
李可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桂,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
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
与优势。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
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
会。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威胁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本方对多种老
年重危急症的泛应曲当之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故不揣浅陋,将本
组方在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生力参10-30克(
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射香0 .5克
(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
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
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本方脱胎于
《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
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射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
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
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
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究
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
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历代度量
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
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
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
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
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面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
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
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百挽垂绝之
生命。1961年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
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湿,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
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 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按理代药理
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
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
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
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
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
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