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夜笛词赏析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09:31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2-10 21:37
夜笛词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2-10 23:10
《夜笛词》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诗词大意; 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不知何人吹起嘹亮的笛声,正在西楼做着女红的美丽女子,心里一惊,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写环境,直言笛声的嘹亮。后两句写灯下一位裁剪衣服的妇女由于听到嘹亮的笛声而误将一朵同心花剪去一半,以此衬托笛声的艺术感染力强,其效果远胜过明言直说。这是以人的情态侧面描写乐声。 综合全诗来看,四句诗只有西楼、月、笛声、东家、灯、裁衣妇、同心花几个事物(意象),然而诗人正是用这一组意象来叙述事件和表达感情的。 西楼,在古代是家中女子居住的地方。在古代诗词中,“西楼”出现的频率很高,它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是个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西楼常和月的意象用在一起,月在中国文学中也是相思的意象,本诗正是如此。 同心花,绚丽无比,朝开夜合。诗人以此花喻闺妇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闺妇希望“良人罢远征”,和远行的爱人能象同心花一样,能有团聚的日子。 笛在唐朝,是最流行的乐器之一,笛声而又通常是传达离愁别绪,最能慑人心魄的音符。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窦牟《奉成园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在诗中,不知何人的一曲笛音惊动了深陷相思之情的女子脆弱的神经。 东家,东边的邻居,即东邻的美女。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就描写了一个绝色美女“东家之子”,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东家”的起源。汉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描写了一个“玄发丰艳,蛾眉皓齿”的“东家之子”。在中国文学中,后遂以东家(东邻)指美女。 女子的意中人,大概是因从征而离家,长时间地远行了。女子每日都在思念着远方的意中人早日回来,尤其是在夜晚独处的时候,本诗用“月未斜”3字,更是体现了女子的情深意长。全诗28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凄婉的画面:弥漫着皎洁月色的夜晚,在柔和温馨的灯光下,安静祥和的绝色女子裁剪着同心花,而思絮已经飞到了丈夫所在遥远的边关。 诗的主人公是独居的女子,内心世界极其敏感,稍受外界的刺激,就会掀起感情的波澜。四句诗所写如下: 一个月亮皎洁的晚上,不知何人吹起嘹亮的笛声,正在西楼做着女红的美丽女子,心里一惊,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诗象一篇小记叙文,记叙文的6个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有。诗的句法特点是主谓式结构,抽出句子的主干,就是:笛声令裁衣妇误剪同心花。 正是因为运用了这种主谓式结构,句与句之间气流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小中见大,是此诗成功的地方之一。景中藏情,情景交融,诗人极为浓缩地描绘出独居女子生活的一个画面,表达了在唐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战争频仍,家庭离散。女子怀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现实生活。 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笛声寥亮入东家”,引动“灯下裁衣妇”的思绪,竟然把衣服剪成了一朵同心花。就是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对吹笛人的相思之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