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这首诗《黑板、粉笔、中国人》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7:56
- 提问者网友:泪痣哥哥
- 2021-02-17 20:14
如何理解这首诗《黑板、粉笔、中国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2-17 20:53
《黑板、粉笔、中国人》写的是日常的教书生活。“黑板”、“粉笔”是教书生活的日常道具,不平常的是,在这日常道具之后,突然地不加任何过渡、衔接地出现了“中国人”。这种排列是“教中文”海外游子的真实生存写照,每当他站在黑板前面,面对着一群金发碧眼的西方学生时,心中就会涌上这一难以遏止的念头:我是中国人。所以,学习这首诗歌,作为一种心理的预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还原那种在非母语语境下教授自己的母语的现场感。这是一种庄重、复杂的感受,同在海外教中文的苏炜先生曾在“耶鲁漫笔”中写道:“这个题目(即“语言的气味与一个人的走向”)乍一看好像语焉不详。可对于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中文的人来说,却意义独具且百味杂陈了。不但因为我们是一群幸运的、以母语在异国安身立命的人,是母语重塑了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生命……”
这首诗具有巨大的情感、想象空间。
“十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边”。诗集《教中文》发表于1972年,“十年以前”也就是1962年,正是这一年,诗人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开始“教中文”。然后是“九年以前”、“八年以前”、“七年以前”、“三年以前”、“昨天”,生命在默默的计算中流逝,头发渐渐变白变短,唯一不变的是“我是中国人”。诗人在写作中很喜欢用这种编年体式的结构,在《静夜思变调》中,他也是从“七十岁”、“七十一岁”、“七十二岁”、“七十三岁”、“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这样写下去,写到“八十”,突然停止了。二十年后,诗人去世,终年正是八十。真是一言成谶。
这首诗具有巨大的情感、想象空间。
“十年以前我站在黑板旁边”。诗集《教中文》发表于1972年,“十年以前”也就是1962年,正是这一年,诗人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开始“教中文”。然后是“九年以前”、“八年以前”、“七年以前”、“三年以前”、“昨天”,生命在默默的计算中流逝,头发渐渐变白变短,唯一不变的是“我是中国人”。诗人在写作中很喜欢用这种编年体式的结构,在《静夜思变调》中,他也是从“七十岁”、“七十一岁”、“七十二岁”、“七十三岁”、“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这样写下去,写到“八十”,突然停止了。二十年后,诗人去世,终年正是八十。真是一言成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2-17 21:51
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